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8节 (第3/7页)
日本就只能去争抢东南亚市场及中国,尤其是中国。新生民族资本虽然有些底气了,但是规模跟技术都比不上日本,人家一打价格战,民族资本减持不了几年就要被抹杀掉。而且他们太过关注城市的需求,始终都没去正眼看过更广大的农村市场,这也是民族资本落败的一个悲剧。 出口虽然能够快速的拉动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唯有扩大本国市场才是王道。李汉有意现在就以政府的名义,成立一个协调组织。每年都制定一个名额,即每个工厂需要以低价向供销社出售的商品名单,这样综合了全国的实业力量,供销社将能在三年内普及全国绝大多数村镇,满足农村的需求,也能提高农村百姓的生活环境,还能培养内部市场,就算是欧战结束后,外需不需要那么多的商品了,他也可以趁机向民族资本推销‘薄利多销’的观点,鼓励他们继续开发农村市场,扩大本国市场总体规模。 这自然在短时间内是会伤害到各商贾的利益的,李汉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毕竟高价卖给交战国跟低价出售给供销社,这笔账任谁都会算。所以,为了照顾到民族资本的利益,他也会给予一定的补偿。比如以政府的名义,帮助愿意出力开发农村市场的商户做宣传,令其工厂的名声传播到全国各农村。比如,将之纳入国家荣誉体系,对出力的商贾、实业家给予国家承认的社会荣誉地位,比如荣誉勋章或者国家加封的称号,并支持其成为地方议员等等。再比如更实际一点的,对这些愿意低价向供销社出售商品的实业家给予减税,确保其利益。 历史已经证明了,国营企业在国家建立之初能够快速的统筹资源用于建设,但国营企业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就算是公共福利型国营企业,也很容易滋生贪污、腐败。而且国营企业容易滋生国民的惰性,大家都认为这企业就该政府去经营的,全国几亿人都去种田了,没人经商、没有民族资本进行生产可不行。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性,李汉了然于心。今天举办这个工商业界座谈会。说白了就是为了让工商业人士尝到总统给的甜头,让他们更紧密的团结在总统身边。给总统做后盾,给总统做奶牛。总之一句话,总统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也必须服从总统的‘领导’,这叫“双赢”。 欧渊大战已经全面爆,欧洲列强很快就会陷入一场破坏力惊人的现代化大厮杀中,他们再也无法顾及亚洲地区,无论是军事还是工商业。现在这个时候,就是中国工商业大展的时候,关键时候抓住了,国家就一飞冲天。抓不住,下一次的发展机遇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而且历史因他的蝴蝶效应变数已经太多,李汉也不知道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还能不能遇到这样的发展机遇了。 所以,李汉决定很好的把握住这次工商业展的大好机会,将中国的商品推向亚州市场,甚至是欧洲市场。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从国际市场分一块肥rou,同时利用这个难的的机会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工业基础。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要把中国更快的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较强工业实力的现代化国家。或许等欧洲人结束他们的欧洲冲突之后。他们就会惊讶的现,在远东地区又崛起了一个新的工业强国,这个陆上强国便是中国。 当然,这只是李汉的一个初步设想而已,至于能否按照他的设想实现,这还需要看具体的政策实施情况。毕竟,这个国家现在困难还是很多的。国民的普遍贫穷,乡村经济文化等等的极端落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急噪情绪;新思想与守旧文化的激烈冲突;土地兼并问题的复杂性;地方各种势力对国家行政工作的干涉等等。这些都是挡在国家展面前的绊脚石,只有踢开这些绊脚石,国家的发展才能一帆风顺,李汉的鸿图大业才不会半途而废。国内的形势才会保持稳定,国际的形势才会对国家有利。 要想实现鸿图大业,李汉必须抓紧时间。也必须抓紧权力,这个时期需要强权,他就是现在国家需要的强人。他不会将国家发展的主导权让给别人,如果有人想抢,他会毫不客气的将敌人消灭,并进一步巩固权力。 很快处理完了送来的公文,李汉将文件叠的蒸汽摆在桌子上。看了眼时间,距离会见还有些时间。他打开了抽屉,抽出一把崭新的手枪,安静的为配枪擦好枪油。 勃朗宁1911式手枪,这是这种手枪在美国的称呼。不过在中国它不叫这个名字,它叫14式手枪。是今年4月才跟美国勃朗宁公司采购了生产线后,一并购买了生产许可,这种这个时间最优秀的手枪来到中国之后根据中国人手掌、使用习惯以及力气等又都做了些改善,目前已经更名的上海兵工厂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