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0节 (第3/8页)
各殖民地、自治领征召军队调往欧洲战场,无力分神远东。但国内对于远东尤其是中国数十年来养成的傲慢,令国内高层对于中国人的‘威胁’十分不满,他们急需要一场胜利,哪怕是在远东对德国人的胜利,来鼓舞国内跟盟友的士气。因此,国内断然拒绝了巴尔特提议的英军跟英舰退出英日联军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巴尔特得不到国内的支持,在远东事务上明显处于被动跟不利的局面。当然,巴尔特在外交上的能力自然不差,尽管跟民国新总统之间的接触并不长,但对于那位新总统的脾气和秉性他也更了解一些。他很清楚这位民国最高领袖是软硬不吃的民族主义者,他也许不会拒绝和你做交易,但绝对不会干明摆着吃亏的事情。青岛问题中国已有了一个解决预案,说到底还是英日两国不占理。因为这个国家已经同德国签订了协议,如果不是英日两国插手,按照流露出来的情报,德国人将在十月中旬将中方移交青岛部分驻防,全部军队撤出青岛将在十一月底。 要说那位新总统对于英日两国插手青岛问题不恼火是不可能的,巴尔特手下的情报人员向他报告,那位新总统为了收回青岛,已经在入主北京之处便开始同德国人进行磋商,私下里肯定签署了一些吃亏的秘密协议。中国人好名声跟威望,那个年轻人显然也是如此,不伦他私下里向德国做出了什么样的妥协跟承诺,但明面上收回了青岛,正好迎合了现在这个国家高涨的民意。这无论对于他所控制的政党进行的国会大选还是明年初的总统大选,无疑都是十分有利的。和平收回青岛,毫无疑问将使这个年轻人的威望更上一个台阶。 除了对那位新总统的亲德立场不满意外,毫无疑问巴尔特对于他的绝大多数表现都是比较满意的。在英国问题上他的态度在入主北京后开始软化,两国初步建立的默契,在一些问题上能够通过谈判保证英国的利益了。而且这几年来日本在远东的扩张已经令英国十分不安了,巴尔特是英国国内提议在远东扶持中国对抗日本的少数派骨干。 对于中国人收回青岛,巴尔特大体还是赞同的,在他看来最坏的结果是继续被德国盘踞,其次是被日本占据,最后才是被中国收回。当然,如果能让大英帝国占领就更完美不过了,只是目前不列颠陷于欧洲战争,无力也无暇过问远东的事务,这种理想状态只能是设想而已。前公使现在的汉口领事朱尔典在青岛问题上跟他的意见一致,他原本极力主张同意中国收回,但作为英国支持中国上述举动的代价,中国方面须答应开辟青岛为自由港,并且设立公共租界方便各国侨民聚居等条件。这些协议,中方明显有服软接受的意思。可惜伦敦的那些愚蠢的政客们没有将他和朱尔典这些英国在远东的外交官们的努力看在眼里,一厢情愿的以为凭借日本人的武力就可以达成目的。在他看来简直是天真至极、愚蠢至极,他们难道不知道一旦让日本人得到了青岛,英国在华影响力和威海卫租借地的辐射力将更为降低吗? “中日两国恐怕已经无法妥协了!” 从在山东前线的英国军队那里得到了前线最新的情报,在看到日本遭遇中国海军鱼雷舰夜袭,损失了一艘主力战列舰的时候,作为一名对日本颇为了解的合格外交官,巴尔特已经明白,除非现在帝国权力介入调停,不然仅靠他跟远东这些外交官的努力,已经无力说服日本进行和谈了。 而且,作为国际秩序的制定国——英国的外交官,他完全清楚并懂得国际法——冲突双方不得假借第三方领土进行敌对性活动,否则另一方有权视该中立方为敌对方。中国对青岛志在必得,原本就不会允许日本人染指,但日本在十月开始便试图经国防军的阵地向青岛进军,这些举动,日本已经成功将中国拉入战争泥潭之中了。 “这些狂妄自大的黄皮猴子,真希望中国人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 一想到这里,巴尔特便忍不住爆了粗口。朱尔典时期的英国在远东话语权可谓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然而从辛亥年之后,英国的话语权便一直受到德美日三国的挑衅,德美两国倒也罢了,两国一直在国际上跟英国不对路,但连日本人都暗中小手段不断,可着实令他这位驻华公使暗中咬牙许久了。他甚至认为自己比目中无人的日本人更了解中国,或许在日本人的眼中,中国还是几年前那个软弱可欺的清政府,丝毫没有去分别李汉和慈禧之间的差别,甚至连日前国内最亲睐的袁世凯,都不如那个年轻的民族主义者许多,这种差别或许将会是致命地。 “也好,这未尝不是一次机会!让日本人吃点亏,也好方便之后帝国介入调停!”隐约中,巴尔特对于日本人吃亏,尤其是日本海军的受挫还有相当的高兴。至于这损失当中夹杂的英国军队,他也不太心痛。英国驻华军队多数是从印度抽调来的英印军队,大半都是帝国在印度殖民地训练的阿三兵。这种士兵印度要多少有多少,并没什么好可惜的。再说英军无论如何只占了损失的小头,完全没必要去担心伤害大英帝国的元气。 不过他的好心情没能持续多久,很快这位务实的外交官就想起了另一转烦心事。德国人现在正在不断拉拢中国加入同盟国,据说现在德国在华的各大商行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