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4节 (第3/7页)
价格增加了三分之一,高额的溢价令不少俄国商人遭遇亏损。 在这样的情况下,陆征祥在大总统的暗示下再一次向英国抛出了提高进口关税的谈判。只要英国答应将进口关税提升至20%,中国方面可以考虑降低一些出口关税。但骄傲的英国人并不肯轻易服输,他们只同意将关税提升至7.5%,并且要求中国出口关税不得高于10%。双方的立场和要价相去甚远,再加上中方本就是为了试探英国人对中德签署联合声明的态度,自然是谈不拢了。毕竟欧战开始之后,欧洲商品供给本国跟殖民地都成问题,哪里还有余力顾及远东中国,关税谈判并不急于一时。 中国能够抓住欧战的机会大肆渔利,一直野心勃勃的日本同样没有忽视这个机会。尽管日本国内高层已经确定了对德宣战,但反对之声依旧不小,最根本的莫过于亲英派的萨摩藩跟亲德派的长州藩之间的碰撞。新首相大隈重信尽管是长州藩元老山县有朋推出来的,但却是一位立志于改革日本的改革派,很显然他领导下的内阁不可能完全尊崇山县有朋的安排行事。所以在众多元老还不知情的情况下,内阁已初步决定站在英国一边参加战争。若不是长州藩对日本政局的影响远超大隈重信的想象,元老们几乎被蒙在鼓里。 不过长州藩对德国的亲近也不过因为担心德国在欧战中的胜利表现,到是跟日本效仿德国建立现代化新式陆军没有多少关系。萨摩藩跟长州藩元老碰面后很快在对外侵略扩张上达成一致。为了照顾长州派的利益,也为了显示萨摩派的目标取向,最终内阁和元老达成一致意见:日本对德宣战,但目标仅限于青岛和太平洋德属诸岛,不介入欧洲战局;青岛方面由陆海军配合攻略,太平洋诸岛由海军全权负责。 因为一直没能得到英国方面的默许,日本国内吃不准英国人的态度。直到中德联合声明传出之后,英国对于中国再次向德国靠近的举动十分不满,重新有了用日本压迫中国让步的想法。在青岛问题上,英国并不反对德国将青岛交还中国,但对于中德联合声明中所透露出来的有关方针又表示极为不满,对于中国搞“以夷制夷”政策亦表示反感。在这个背景下,虽然巴尔特表示反对放手日本“自由行动”,但英国方面还是通过外交渠道在中德联合声明后的第三天向日本暗示无意阻挠后者在青岛问题上采取的立场,但不允许日本援引英日同盟协约,必须对德宣战! 接下来的这些日子里,中日两国也开始了各自疯狂的外交努力。日本方面是努力的向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名正言顺,并希望得到协约国内部的列强支持,这样日本到时候对中国前线军队大打出手并且吞并胶州湾不管对国内还是国际都是理直气壮的了。英国默许他们参战,自然就是对他们攻击青岛开了绿灯。法国对于任何打击德国的行为都表示欢迎。俄国自无不可,这个国家现在在东线同时面对德国东普鲁士军团跟奥匈帝国军队的挑战,还要应付国内的物资紧张跟财政的窘境,甚至巴不得德国人吃亏呢。 因此日本的重点外交攻坚对象便是美国了。 美国向来都是日本单方面在中国行动最强有力的反对者,但是这个时候,偏偏是美国国内因为欧洲恐怖的战事开始,国内孤立主义势头最盛的时候。他们认为日本这次行动是得到了英国地支持,是协约国对同盟国的作战行动,虽然有干涉中国主权的意思,但是行动是无可指责的。纵使威尔逊总统有意趁机扩张美国在远东的影响力,但得不到国会跟国内民众的支持,也只能叹息作罢!威尔逊总统和他的国务卿通过国务院在给美国驻华公使的训令中说:“向中国朋友尽量表达我们的善意,但是在这种局面下,对于日本在山东的行动我们不能干涉两大国际体系的战争行动……”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在向李汉转达的时候也是一脸的无奈苦笑,他们这些人辛苦图谋美国在华利益扩张跟影响力的增加,就因为国内民众畏惧战争引发的孤立主义而这样被轻易放弃!唯一令中国稍微松心的是,美国准备秘密运送四船的军火支援中国特别是中国缺乏的重型火炮跟炮弹,另一位与李大总统交往莫逆的美国人司戴德趁机向总统暗示,他跟身后的财团、银行团势力会尽可能的游说国会跟政府高层,在最合适的时机介入!言下之意就是其他的就要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日本大隈内阁在经过一番周旋之后,已经毫无顾忌地进行了战争动员。而且从日本国内海陆军动员的情况来看,这一次日本不但要夺取青岛,还要给李汉政府一次严重地打击!为今后日本继续向中国大陆扩张奠定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