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3节 (第6/7页)
日本人的外交抗议书共一式两份,分别用中日两国语言写上。陆征祥是个谨慎的人,先拿起日文版看了一遍之后,紧锁着眉头又将中文版看完,放下也叹了口气,不说话了。 “青岛事关我国主权,本就是德国人强行从我国抢夺走的领土,现在归还我国也是合理。但是你看抗议书上日本人怎么写,先不提其干涉我国主权的问题,但只是它用我国‘接管’青岛,而非‘收回’青岛,便可见日本对我国的蔑视。这已经是十分明显的暗示,日本人日本在国书上承诺的欧战结束之后交还断不可能!我国自辛亥革命之后民心大开,国民踊跃参与政治乃是国家中兴之始,在这个时候,国民决不能允许政府在这种涉及到国家主权跟尊严的问题上示弱,而一旦我们示弱了,那些被我们压制下去的国内的异声,也会趁机都蹦出来。” 右手揉了揉脸颊,他的声音有些苦涩,“主动权不在我,做好开战的准备吧!” “……是!”面色难看的陆征祥起身就要离开,却被他叫住了。 “等等,等会你立刻去见德国公使,告诉德国人最坏的局面来了,今天无论如何中德两国必须由一国做出妥协,我们抢先一步先拿下山东,大势上必须要占理。” “这……”陆征祥有些为难,“这事大总统不亲自过问?” 起先中德青岛谈判是陆征祥经手负责的,但是随着双方之间的谈判越发逼近双方核心利益,到了现在已经是大总统亲自负责了,所以才有他们这么一问。 李大总统摇头拒绝了,“我等会要召见陆军部及总参跟财政部等诸部官员召开会议,要尽快做好战略部署。德国人要是问到我实话实说,另外告诉德国人,明日我将派遣第四师进驻济南,将中国在山东的驻军增加到两个国防师,提前知会德国一声,以免引起误会!” 微颤的胡须显示了主人心里的不安,陆征祥吸了一口气,好半响才回答道:“是,大总统既然已经有了安排,我们只管去做便是。只是,不知道对德国,我们的底线是……” 初时政府跟德国的谈判尚没有以后重新挑选港口的要求,只不过随着德国在欧洲的胜利,德国国内士气高涨,不但德皇已经放了心中那最后一点谨慎,政府也更加高傲难应付,本来只被当做暂时权宜的向中国移交青岛,自然也增加了一条新要求!就算是现在德国失去了与海外几乎全部殖民地的联系之后,德国国内依旧只在资金补偿上松口,始终不肯放弃要求重新挑选港口的要求! “底线吗,我国至多只能接受七千万十年后偿还年息为6%的国债补偿德国对青岛港的建设,断不可能接受重新任由德国挑选港口的要求;同时告诉德国人,若能够尽快结束中日冲突,明年发、春后我国将出兵收复外蒙;我国承诺在本次欧战中永不对德宣战,并可与德国签订秘密国书,决不为难德国在华所有商人及军事人员,但需要暂时服从中方的人事安排,以待欧战结束后可随意愿决定去留;除此外,远东舰队停靠在青岛港一日,我国会拒绝接受任何国家的外交讹诈,尽可能的为其补给保全其实力!” 这是底线了! 他缓了缓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转过身道:“再附加一条,一旦德国有心,我国愿意赎买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铁路经营权跟工矿企业产权,但有鉴于我国暂时财力有限,需以发行十年到十五年不等远期国债以赎买,这一点你只需要点到就行!” 为什么李汉要费尽心机的同德国交好,还不是因为德国拥有太多令他眼红的东西了。一战之后的德国有多穷,又有多少熟练技工、大学教授、军械专家甚至高级军官等连吨饱饭都吃不起。用十年后将严重贬值的德国马克收买德国人,趁机拉拢德国的那些精英才是能够更快促进中国发展的王道。一战中,美国为了参战牺牲了数百万德裔美国人的权益,他就不相信了德国的精英阶层既然在一战后能够移民敌视德国人的美国,而不会考虑前往同德国关系更加友好的中国。哪怕只能拉拢一小部分人,也能令这个国家的科技跟教育水平上升几个台阶。这不是故意褒贬,而是对中国近代的反思跟德国自普鲁士时代以来高水平教育制度的推崇。 这些东西,陆征祥自然是不会懂得,他只是听了进去,拿笔记下了李汉的所有安排之后,便立刻离开去做忙碌了。 昨天晚上知晓了中方的态度,加上李汉暗示的日本可能的反应,德国公使回到东交民巷之后,第一时间给柏林发去电报。因为帝国在远东有着极大了利益,加上日本本月以来海军已经数次跟踪出海巡逻的远东舰队,再加上德国驻日公使遭扣押,日本对德宣战态度已经十分明显了。未免开战后在远东的利益受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