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_第37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9节 (第6/9页)

、小麦等拿去喂牲畜。大量的粮食找到了卖主,美国各界为之欣喜,农民的收入上去带动的消费跟机械的销售,最终受惠的是美国各界。

    粮食只是调查局在海外开始的大行动之一,第二宗大动作则是一个个工厂的采购,调查局在美国东西部购下了数个拖拉机厂跟发动机、摩托车工厂,整个生产线加为数不下数千的技术工人在各种诱惑下点头同意了前往未知的彼岸去淘金,虽然他们认为将要达到的地方是欧洲或者澳洲,而实际目的地却是遥远的亚洲远东。

    第三宗买卖,也是最令李汉满意的一桩,这也是今天他的情报官过来向他详细汇报的另一个原因——军火!

    1886年法国率先采用了使用无烟药枪弹的m1886勒伯尔步枪,欧洲国家群起效仿,沙俄也决定设计一种类似的新型连发步枪,来代替老式伯丹单发步枪。而“水连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它的正式名称是1891型莫辛·纳甘步枪。虽然新枪已经定型,但俄国兵工厂却没有足够能力立即投入生产,因此首批产品是次年由法国夏特洛尔国营武器工厂制造的,在本国投产则已是1894年。由于沙俄工业基础薄弱,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为止,尚没有足够新枪来全面替换伯丹步枪,因而当时两种武器仍在混合装备。1911年以来,欧洲持续不断的冲突加剧了俄国国内军方的不满,俄国陆军已经扩增到144万左右,但是过半的军队甚至还在使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武器,只有部署欧洲跟远东的军队,才能享受老式伯丹单发步枪配备部分莫新纳甘步枪。在这种情况下,12年底俄国向美国的雷明顿和威斯汀豪斯两家公司提供了相关技术,希望由两厂代为生产一批军械。这批军械总价共涉及537.82万美元,共计24万杆莫新纳甘步枪。

    日俄战争之后,为了这一场战争支付了高达四十亿金卢布巨额损失的俄国国内财政立刻陷入了十分糟糕的境况。为了给俄国人找些麻烦,这些年来不但日本跟德国人在背后扶持跟资助俄国国内的革命党,最近两年调查局也加入了背后扶持的行列中,调查局欧洲分部已经跟俄国国内的几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革命党建立了联系,为此还在过去一年间向其提供了200杆全新的莫新纳甘步枪跟6万英镑的捐款。更加剧了俄国国内的动荡。结果雷明顿和威斯汀豪斯两家公司在向俄国移交了两万杆莫新纳甘步枪之后,俄国国内以枪械出现部分质量问题,要求暂缓一段时间支付余款,结果美国人回头追查了两个月也没发现问题,等到发现给没钱的俄国人耍了之后,俄国人又再次支付了一万杆步枪的余款,却对支付剩下的武器没了下文。

    如果这件事情没有李汉插手,那么事情将会在随后的一战开战后发生一定的转变,即一战开战后俄军仍苦于步枪短缺,派往前线的步兵师只有一半按标准配齐了武器,被迫再次向美国采购军械,随后不但好言相劝,甚至将向两大公司的采购莫新纳甘步枪数额增加到155万杆。只可惜最终两大公司也不过向俄国又提供了五万杆,便被没钱的俄国佬一直拖到了十月革命,然后苏联政府拒绝支付余款。最终才由美国政府爽快的掏了腰包,将这高达上百万杆的军械买了下来,提供给远东的白俄军队,其余的改为向民间销售。

    李汉有幸知道这个趣闻,所以在今年四月爆发了雷明顿公司状告俄国军方违约的消息传来后,便示意调查局接触两大公司,最终他得偿所愿,拿下了俄国人付不起钱的尾额,将近二十多万崭新的美国造莫新纳甘步枪通过各种渠道被运出了美国,其中最快的一笔将在六月下旬抵达中国。随船一起抵达的还有60门美国产重炮,弥补了国防军几次扩军导致的如今九个新编师不得不使用旧式武器训练的窘况。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六十三章 插手与中华民国宪法

    6月18日,中国赴欧使团在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区首府——卡坦扎罗登陆,经陆路坐火车前往意大利首都罗马暂停三日,同意大利政府进行了短暂的接触后继续沿铁路北上奥匈帝国。名义上,这支来自中国的使团是同德奥两国协商海军购舰及扩增三国合作关系,实际上这支使团还肩负着一个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任务。

    有鉴于最近几年来,奥匈帝国国内各界在远东获得了高达数千万英镑的红利。虽然对于这个远东弱国的来访,奥匈国内普遍重视度并不够,不过老迈的奥皇还是将接待任务给予了他的接班人——斐迪南大公,只因为中方在面见他的时候,多次提及希望能够在教育、铁路跟机械制造以及军火等多个领域同奥匈帝国进行合作。

    李汉坐镇中国通过无线电密切关注奥匈国内的变化,之所以明知一战在即却将这支使团派往欧洲,他的本意是希望如果可以,尽可能的延后一战的爆发,哪怕掀起其他蝴蝶效应也在所不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