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9节 (第4/9页)
消了。 第二,冯国璋拒绝中央派人监督并插手江苏省内原北军第二军的整编。这个要求在冯国璋看来,几乎就是中央要控制其军队的前奏,是他万万不能答应地,两家为此僵持不下,虽然明面上没有什么,但暗地里波涛汹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权力方面。他冯国璋是谁,当初袁大总统的左膀右臂,他始终瞧不起现在的新总统,认为自己出道的时候,新总统还在吃奶。几个月前还是这个国内数一数二的人物,贵为长江巡阅使。现在却被李汉打压的只能困守江苏,顶着个江苏省长的头衔,这叫曾经大权在握的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若不是一直顾忌中央的军队,他冯国璋早就闹腾起来了。 按照前清地方大员挟洋自重的本性,冯国璋也认为只有找个外国势力撑腰,才能令中央产生顾忌不敢拿他开刀。于是他便主动派人联系上了英国人,正好和英国佬一拍即合,英国人也一直都在奔走,希望能够在中国地方上扶持几股力量对抗中央,好不叫中国过分的强大起来。不幸的是,冯国璋跟英国人都不知道,调查局一直都没放松过对他们的监视,从两方勾搭上的第一时间,调查局便将这消息送到了总统府内,虽说一直都无法掌握双方在密谈些什么,但一直都没放弃过努力,终于打听到了一些风声。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六十二章 “徐宁铁路?金陵兵工厂?” 他的情报总长将一份新文件放到了办公桌上,李汉翻开看了一眼,眉头轻轻扬了扬,“开建徐州至南京段铁路,修筑权交给英国?冯国璋打了个好算计,一条铁路换了个兵工厂,英国援助一批机械升级金陵兵工厂,还有两百五十万英镑的贷款扶持,好家伙……这换算成咱们华元,差不多2800万元了!” 情报意料之外的没能引起大总统的重视,他的情报总长李东来有些疑惑,“先生,我们要不要敲打江苏一下?” “不用!” 摇头将轻放在桌子上,他点了点文件上的时间,“英人承诺的贷款要年底后才能到,现在欧洲局势这么乱,年底英国国内能不能挤出这笔钱还是个问题呢。金陵兵工厂也算是老厂了,它虽然能生产老毛瑟跟曼丽夏,但一个月百八十杆的产量,汉阳兵工厂的一个分工厂产量都要超它几倍,南京我们早晚要收复,英国人愿意帮助我们更新金陵兵工厂的设备最好!这冯国璋还真是谨慎,我原以为会有些什么秘密协议,好……他的谨慎倒是保住了他的性命,让他再蹦跶一段时间吧!” 这份调查局好不容易弄到的情报,他真的不是很在意,为什么……很简单,一战马上就要打起了,英国人哪里还有钱去扶持冯国璋。天晓得一战开始后,英国人为了弄到军费到处挪钱,变卖海外跟美国资产是主要手段,其中也不乏一些恶劣手段,比如故意拖欠其他国家在英国修建的军舰,甚至拒绝全额退款不给补偿款。历史上,土耳其加入协约国阵营多少便是因为英国拒绝交割土耳其在英国修建的军舰,并且没能全额退款。为了区区几百万英镑,傲慢的英国人将土耳其推进了协约国的阵营中,后来的‘达达尼尔战役’,土耳其狠狠给了英国人一记巴掌,数十万人的死伤跟六艘战列舰的损失,令英国人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数亿英镑的高昂代价。 英国人的自私跟小气李汉曾经领教过多次了,他有九成的把握,一旦开战后,英国人肯定会拒绝向冯国璋提供贷款,甚至到时候还有多少机械送到冯国璋手上都还是个未知数呢。 调查局最近一直都在时刻关注欧洲,不过他的情报官却不如他一样知晓未来,对于欧洲终有一战他十分确定,但是对于这一战何时才会到来,他实际上也跟欧洲各国一样,都是十分谨慎的。尽管欧洲各国国内不乏军事评论家跟政客‘欧战将在一年内到来’的言论见报,然而大多数的百姓跟国家都是不相信欧洲真会立刻便打起来的。因为大家都清楚,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再开战损失可就远在当年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欧洲混乱之上了,因此各国国内不乏约束战争的势力存在,而且影响力比之好战派暂时还能占到上风。 见大总统对江苏表现的并不重视,他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把话咽了下去。 “对了,东来啊,南方其他几位最近的表现怎么样?” 李汉不是没看到他的情报总长什么表情,只是一来他无法解释清楚一战的事情,二来,政府最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整编各地军队跟向华北、跟察哈尔、热河等地囤积运输军事物资上。暂时在南方他以维稳为主,敲打归敲打,但不能真的开打。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日本人对现任中国、政府很是不满,一旦欧战打响,很有可能没了顾忌的日本将出手教训一番中国,不论是武力威胁还是直接开战,他这位大总统都必须强硬还击,否则未来欧战持续的几年,他都要面临日本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