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_第37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8节 (第2/8页)

对他性子的了解,他这人是最见不得背叛,当初麾下汤化龙便因为私自接触日本联络议会稍微露出了一些二心,结果便遭遇了其长达大半年的软禁。雷霆手段之下,李汉麾下的老人都对他的性子摸得比较清楚了。知道他该放权的地方舍得放权,但是有些需要他亲自点头的,也绝不能乱碰。货币跟财政毫无疑问,是需要他亲自点头主意之一。

    周学熙、陆征祥、唐绍仪等几位都是历经沉浮的老政客了,最年轻的陆征祥都明白,现在国内这局势,必须李汉才能收拾,而且自新总统入主中央之后,他这个外交总长也跟着沾光逐渐硬了起来,两相对比自然更加贴近新总统,不愿意再闹什么总统总理之争削弱了自己。唐绍仪这人也是曾经留学海外的归国者,当初他能跟袁世凯交情莫逆,也是对于强人政治比较推崇的。这两年自从丢掉了国务总理的位子之后,他也仔细的反思的一段时间,尤其是过去几年间国内接连不断的派系战争,更是令他真切的感觉到了,短时间内民国国内不具备立刻推行美式三权分立的条件,同李汉有过接触之后,他便改为支持这位新总统暂时以强势手段镇压中央跟地方的异声,先把国内的这段乱局理清。

    至于周学熙,他其实是最好解释的一个。周学熙跟徐世昌、盛宣怀走近不假,但盛宣怀因为几年前的铁路国有得罪了太多人,虽然得到了过渡内阁跟临时大总统的支持做了民国临时副总统,但国内对他的反对之声一直都没断过,也是因此,盛宣怀这几个月来一直待在他的副总统府内,除了偶尔露面参加一些会议之外,尽可能的消失在国民的视线中,以时间来淡化自己身上的不良名声。周学熙曾经是袁世凯的心腹,北洋的钱袋子。可是袁世凯死后,打他名下北洋系资产的人可不少,段祺瑞是最眼红他麾下产业的一个,甚至多次借口周名下的私产乃是老帅当年调集北洋经费发展,要求‘充公’以作为北洋系东山再起的经费。

    周为袁世凯经营了近二十年的产业,麾下的私产跟袁世凯从北洋经费中划出去的资金建立的公产早就分割不开。截止今年,周名下的产业包括‘开滦煤矿’、‘北洋银元局’、‘官银号’、‘中国实业银行’、‘直隶银行’‘启新洋灰公司’、华新一二三四号纱厂等,总规模恐怕不下亿元。这规模别说段祺瑞等老北洋想要趁机瓜分,便是李汉也眼红的紧。周学熙倒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依靠自己跟徐世昌或盛宣怀都保不住自己,干脆摇身一变投靠了李汉,有这位大总统做背景,他虽然要割rou一番,但总好过被落魄的北洋系完全瓜分掉要好得多。所以,周学熙现在越发的疏远了段祺瑞等!

    正因为这种种,在教育总长严复也沉默了之后,提案一直得不到半数的内阁诸部总长支持,徐世昌的‘统一货币’提案就这么被拖延了两日,给李汉留出了反应的机会。

    胡瑞霖递给总统的资料,他早就看过了因此直接看的周学熙交给他的这两天会议的纪要。感觉到一道视线落在了自己身上,李汉抬起头,看着胡瑞霖正用眼神询问他,他微微点了点头。本来大总统便准备在最近推行‘货币统一’方案的,徐世昌既然忍不住先跳出来了,他自然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得了他的点头,胡瑞霖终于一改这两日的拖延态度,从夹带中拿出一份文件,读了起来。

    “就如各位所了解的那样,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十分混乱。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高达数百种,其中主要有银两、银元、铜钱、铜元、纸币、外国货币六大类。又因为自前朝道光年后国势衰退,导致国家公信力的逐年下降,百姓普遍不认官印宝钞跟纸币,所以,我国目前的货币市场仍是以银两跟银元及铜元、铜钱为主……”

    明朝以前这个国家货币以金、铜为主,直到自明中叶以后大量的海外白银进入,国内白银富足了之后,方才劣币驱逐良币,顶替了黄金的银两才确立了其与铜钱并立的两大货币地位。至清末民初,这个国家一直都是大额交易用银,小额用钱,国家税收、政府开支用银,而小民日用则用钱。

    民国成立之后,其实银两已经逐渐的退出了中小额的交易,因为‘袁大头’跟‘储备银元’两种含银量十足的本国政府官印银元诞生,逐渐的鲸吞挤压了银两的市场占有率,使得银元逐渐成为了货币市场的最大头。

    中国自古以来通行制钱、银两,原本无银元。自中西贸易兴盛后才有银元出现。且均为外国银元。在外国银行及其纸币进入我国之前,外国银元已出现在我国市场之上。银元最初按其实际重量计价行使,每个银元合中国银两七钱三分,合制钱六、七百文。嘉庆以后逐渐以枚计算,并出现银元价格高于含银量之趋势。也因此,大量的外商便以银元套购中国白银出口,每年都能从中获利高达千万之巨。不过他们的举动也令源源不断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国内,市面上主要有本洋、鹰洋、人洋以及美、日、法各国贸易银元。

    本洋是指西班牙银元,因‘南京条约’中为洋人制定的赔款货币,五口通商以后成为上海等地方一切华洋交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