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_第3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5节 (第1/7页)

    善耆现在想死的心都有了,若不是手下那个日本军官劝他,加上也的确舍不得当年铁帽子亲王的权势,只怕他真会因为此次的失败彻底心灰意冷,找个偏僻的地方孤老终生,一了百了算了!

    “日本人……呵呵……日本人,我善耆让你们玩弄于鼓掌中,丢光了所有的底牌。不知道这一次你们还有什么手段来糊弄我……”

    带着满腔的愤怒、不甘与无奈转化的一腔自嘲,东御丸号逐渐靠向了旅顺港内。

    风高浪急,浪头拍击着码头,停靠在港口里的船只随着波涛不断的起伏着,锚链被拽得直直的,与船壳摩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这里是旅顺,以前是中国领土,但是现在却不是了。现在的旅顺是由日本“关东都督府”管辖,与北边的大连一样。在旅顺地区,日本政府派驻了大量精锐部队,以‘关东宪兵队’、‘独立守备队’等名义占领了这里,将它变成了日本人的殖民地。

    这个所谓的“关东州”其实就是辽东半岛,这里自从庚子年之后就被沙俄占领。曾经短暂的充当过沙皇俄国的远东前哨,治所就在旅顺。十年前的那场日俄战争中,这里也是主要战场,为了攻克旅顺,日本陆军死伤惨重,其中犹以二零三高地争夺战最为惨烈。指挥此战的日本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为了夺占这座可以俯瞰旅顺军港的高地,不惜动“rou、弹战术”。在历时五个月的攻防战中,日本军人伤亡五万余人,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也在旅顺阵亡,最后是调来重型攻城炮,日军才最终占领旅顺。

    战后,二零三高地被日军改名为“尔灵山。”并在山顶竖起一座炮弹形状的纪念碑,算是给了日本国民一个交代。

    通过战争夺取的战利品必须通过战争威慑的方式才能保持,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本政府在“关东州”派驻大量精锐部队,最多时共有四个师团,后来在西方列强的威逼下日本撤回了大部分的主力,但是随着辛亥年以后民国局势的动荡。宛若闻到了腥味的巨鲨一般,日本几位军方将领数次炮制增兵,经历几场闹剧之后,现在的这里已经重新拥有了两个师团又一个旅团超过五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而这只强大的武装力量,现在全都由日本政府任命“关东总督”调遣指挥。

    提起关东总督,说来还有一个典故。庚子年之后,俄国人从满清腐朽的统治者手里抢来了辽东半岛,之后便有了关东总督的称谓。日俄战争中日本人攻下了旅顺之后,迫不及待的立刻便任命了自己的关东总督,结果遭到了英法德美四国的强烈反对,最终被迫又改成了关东都督。可不要小看了这么一个称呼,都督只代表着督署管理,意味着这里日本只是暂时租借,并不具备多少特权;但是总督却意味着这里完全变成了殖民地,日本人拥有全部生杀大权。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大获全胜,朴茨茅斯条约签订奠定了日本胜利者的地位,西方列强们方才收回了他们的有色眼镜,终于开始正式在陆地跟海洋上击败了世界第一流强国俄国的亚洲小国日本。这才有了这两年日本政府重新将之更名为‘关东总督’而再无人干涉。

    这国际社会,说什么道义、正义跟和平都是虚的,唯有赤果果的实力,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唯一标准。

    现任“关东都督”是大岛义昌,是日本政府的第一任关东都督,此人是日本止。口县人,出身于藩士家庭,先后参加过日本西南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因战功而被封为男爵,并晋升为大将。日俄战争之后,大岛义昌就被日本政府任命为“关东总督”当时的关东总督府设在辽阳,改任“关东都督”之后,大岛义昌便顺势将治所由辽阳迁到旅顺。所以,现在的旅顺就是日本“关东州”的政治权力中心,同时也是军事指挥中枢。

    旅顺是军港,平时戒备森严,普通商船未经允许不得驶入内港,但是东御丸号显然不是一般的商船。旅顺港外巡逻的两艘炮舰很快便发现了逐渐靠近的东御丸号,不过很显然他们已经收到了上面的通知。两艘炮舰并没有阻拦的意思,反而一左一右的护卫在商船两侧,一直护送它通过了几道海防线,进入了港口内。

    “王爷,总督大人命我在此等候你们多时了!”

    善耆等人下了船登上了码头,人还没站稳呢,便听到了几个脚步声,一抬头便看到了一个中年日本军人在几个年轻军官的陪同下走了过来。那古怪的发音立刻勾起了善耆脑海中的一些不好会意。他的脸顿时垮了下去,此人正是关东州总督大岛义昌的书记官森田有信中佐。

    “原来是森田中佐,好久不见!”

    他的表现十分冷漠,给日本人摆了这么一道子,他能忍住不发作已是这几年来的成长了,搁在几年前,现在指不定就是呼唤奴才,上去一阵拳打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