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_第36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9节 (第7/7页)

远东的扩张。英国国内更不希望日本跟俄国两个盟友再获得更大的发展了,这也是这几年英国施压俄国,帮助袁世凯政府维持了外蒙跟民国形式上的统一的原因。

    要说迅速改变跟中国之间的敌视关系,英国人手上有太多的牌可以打了。比如庚子赔款的返还,比如增加提高关税、增加华籍雇员在海关高层中的人数等等……这里面所包含的可都是数以千万计的利益。还有铁路公债,英国国内也传达回了消息,英国上议院已经协议通过了争取中国在伦敦发行公债的消息。有了这个保证,现在巴尔特手上能打的牌太多了,他自信一定就算不能完全改变李汉的亲德态度,但是也能改变一些英国在这位中国新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

    旁敲侧击,他相信急切于发展这个国家的那位民族主义者会明白这里面的轻重关系的。

    照理说,李汉这位代总统抵达北京,铁狮子胡同里的总统府理应该给他腾让出来,做他的暂时歇脚之地的。

    可是事实上,袁氏遗孤依旧堂而皇之的占着总统府,府内府外拉满了白布、冥灯,暂时帮衬着袁世凯的爱妾五姨太杨氏处理袁世凯后世的袁大公子很明显的没有让出这总统府的意思。北京政府高层不是袁世凯之前的心腹便是受了他的恩惠,自然也不愿意去做那个小人,为了得到新总统的赞许便得罪了势力还是很强的北洋遗老们。这总统府自然也就搁浅了,袁氏遗孤依旧住着,没有人去管去问。北京这边,未尝没有要李汉自己掉身价去赶袁氏遗孤出来,然后趁机发动舆论声讨他的意思。

    只可惜他们也太小瞧了李汉,先不提他对于住处只有安全性一点要求,根本不在乎什么奢华富丽的。总统府袁世凯经营了那么久,府内有多少条暗道谁也说不清楚。袁氏后代便是愿意让他,他也担心这安全性,自然在段祺瑞提到的时候一口回绝,说什么‘素来敬仰袁总统,又念及袁总统对这个国家的功劳,区区一栋总统府,不若便永久让他的后代居住’云云之流,总之无论北京这边打得什么鬼主意,他都不打算去接。

    既然放弃了总统府,这李汉入京的欢迎跟见面会便要另换地方准备了。总算北京的选择并不是很多,最终考虑到安全性之后,李汉在洋人终于松口,允许他调集不超过两百名护卫后,同意了将这一盛会放在了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

    六国饭店是由英国人于1900年建造的,为初时为三层楼房。后来、经过两次扩建之后,已经成为了北京最著名的外交场所,尤其经历了清廷退位的政局震动,成为了各国公使、官员、落魄政客的聚会场所。

    李汉会将地点选在这里,一方面是它的安全,另一方面,未尝不是考虑到他新来北京不占据主场优势,与其在北京这边安排的地方上受到约束,倒不如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因为考虑到今天的重要性,有十数家华洋报社记者得到了批准,数十名记者在通过军警的严格检查之后,获得了批准进入饭店内参加报道今日的一些盛况。

    李汉这次北上,本就是为了接管北京的控制权,也是因此在抵达六国饭店之后,他第一时间跟洋人碰了面,随后又同段祺瑞等短暂的碰头之后,也不怯场直奔主题,将一众人召集起来,宣布了护国军将接管北京军政防务,同时自己跟先行抵达或在京的几位内阁新部长也将宣布,在国会重新召开,新内阁决出之前组建临时内阁接管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

    对于李汉的‘迫不及待’,尽管北洋这边多少有些不甘愿,但总算还知道亦不可阻的道理。在段祺瑞点了头之后,北京乃至于这个国家中央大权的移交,便在李汉抵达北京的第一时间,从没落的北洋老人手中,移交到了他这位精力旺盛的年轻新贵手里。

    权力移交拉开了帷幕,李汉一身戎装,将星在灯光下闪闪发亮,记者的镁光灯不时亮起,晃得人眼睛都花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对李某抵达北京第一时间的反应而惊讶,尤其是质疑李某的夺权行为。照理说事关一国国体以及最高权力,本该另选良辰吉日,待诸位阁员都到齐的时候再行。然而,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当然现在已经到了民国,谁要还想当这皇帝,便要问问我们手中的枪允不允许那些复辟者们。咳咳,话题扯远了,这个国家因为经久的战争跟混乱,已经走到了危机跟灭亡的边缘。在东北,有jian诈小人趁我国乱图谋不轨,在南方,尚有诸多军阀为了一己之私互相攻伐,丝毫不顾忌百姓生死与国家安定。可以说我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既然这个国家选择了汉,李某就必须主动站出来,尽快结束国内的混乱,以便全心全意,应付既有可能爆发的另一场‘甲午战争’!”

    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