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4节 (第1/6页)
应城到孝感不过四十多分钟的路程,火车在孝感没有停,直接往黄陂开去,车厢内沉寂了好一阵,蒋方震才终于先开了口,“车子已经过了孝感,按照行程,上午十一点前准到汉阳。怎么样,你这位准新郎官紧张不紧张?” 似乎是因为新娶二房的原因,要不就是趁着‘病假’的这段时间,他已经根据自己去年一年练兵加培养军官的经验,撰写完了他的两本军事论著《孙子新释》跟《军事常识》,奠定了自己国内第一军事大师的地位,总之,因为冷遇了李汉几个月的他今天难得的主动跟他打趣几句。 李汉听着蒋方震调笑自己,哼了一声道:“当初百里先生和嫂夫人订婚之前是什么心情,我就是什么心情。这个事情,我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风大浪我都过来了,还怕这么个订婚仪式不成?” 他努力地想让自己的脸看起来严肃一些,最后还是忍不住笑了。 蒋方震看着李汉难得轻松的神色和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不仅有些感慨。面前这个年龄还比他小了几岁的年轻人,如今头上已经生出了不少的斑斑白发。作为一个还没过而立年的年轻人,却有这般衰老颓废之貌,可以看的出来,这几年来为了开创如今的局面,他付出了多少的心血跟精力?外人都认为大时代中他的崛起之势一个奇迹,甚至更多的用投机者这个讽刺多过称赞的词汇来形容他现在的成就,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他这个身居高位只要勾一勾手就有无数莺燕投怀送抱,却能够耐得住寂寞,到目前除了办公便是为了西部的发展布局、落子。若是没有他,哪来的西部五省如今的佳境? 他的成就的确是一个奇迹,但是他背后付出的努力,也的确不是别人能够比得上的。 蒋方震默默的抽了一阵烟,突然开口道:“不让共和党参与国会大选,你是不是早就想到了会有今天的情况了?” 他指的是宋案跟如今的南北局势。 李汉沉默了好一阵,才点了点头,算是回答了他话里隐隐的质疑了! “那么,宋案……” “北边的人动的手,我的人没动……” 言下已经对他开诚布公,承认了自己的确曾经有过暗杀国民党党魁,挑拨南北对立的布置。 蒋方震的手一抖,一缕烟灰洒在了他的西服上,他也不掸去,只是盯着对面那张年轻且充满活力的脸颊,叹了口气,“你不该的……” “我知道先生的意思,只是,待在我的位子上,你能看到的东西更多。我至今还记得半年前先生病倒时我去探病,先生跟我说得那番话。不错,年轻就是我的资本。北边那位想必也没有几年活头了,只是什么都不做的等待并不是我的作风。而且,我等得起,民国却等不起。先生,你在咱们西部待了也一年多了。今年回家祭祖的时候,可感觉到我西部跟浙江跟其他地方的不同吗?” 蒋方震的老家是浙江海宁,朱瑞管辖的地方。 蒋方震面上阴了下来,“朱瑞妄为党人!” 朱瑞在革命之初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比起那些混入革命队伍中的前清官僚、军阀、地痞、流氓和文人纯洁多了。辛亥革命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年轻的灵魂有过精卫填海的勇气,坦然面对过死神,可惜以比李汉等人还小的年龄,二十三岁便坐上了浙江都督的位子,名誉、地位、权势、美色等随之而来,一脚踏空他便陷入了泥潭之中。他不是一个宦术高明的政客,也没有李汉脑海中的近百年中华屈辱史。他只是一个粗线条的武夫,不善于腾挪躲闪,也不善于借力打力,说到底他还是官场的走卒和牺牲品。如今他在浙江谈不上倒行逆施,但是厘卡什么的却一个不少,地方随处可见欺横霸市的。一个以党人身份自居的‘革命者’,如今还不如他这个在国内骂名甚众的军阀。只能说,他堕落了! 李汉只是笑,他在这个车厢内的消息很少有人知道。车厢内联合警卫兵都没有,什么都要他自己动手来。给蒋方震斟了一杯茶之后,他不自然的饮了一口叹息,“其余省份不如我西部多矣!” “有先生这一句感慨,如今身上这些骂名背着我也甘愿了!” 他想再给自己点一根烟,突然又想起了跟女孩的约定,每天抽烟不能过五根,只好摇头收回了伸出去的手,抹了抹额头,道:“我不是圣人,也有自己的私心跟目的。百里先生曾经到过国外,但是百里先生却没有作为一个四等贱民在国外生活过。你知道自称天朝上国的我中华子民在国外给人看做什么吗?是畜生、奴隶,在南洋受洋人欺辱、被土人屠杀。这样的事我看了太多,恨了太多。我曾经在一个组织里被培养认知我对这个国家的爱,我们被迫看完了很多的照片,很多的纪录片……” 额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