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9节 (第3/5页)
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不得不下令收兵。 当晚,预感到此次作战要失败的多尔戈鲁科夫公爵抛下沙皇,自己先带兵撤退,尔戈鲁科夫公爵的撤退导致连锁效应,各个军官争相逃跑,暴怒的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根本无法命令队伍停止,只得也跟着仓惶撤退。 面对沙皇军队的自行崩溃,拉辛大喜过望,第二天天刚亮,马上下令追击,在离莫斯科还有五十公里时,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被起义军团团围住,走投无路下,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选择了自刎,他本来想击败叛军后可以等候自己儿子出生,没想到却连儿子的面也没有见到就死于非命。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45章 北京城中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死讯传到莫斯科后,大臣们拥戴他与前妻子的长子费奥尔多为罗曼诺夫家族的第三位沙皇,草草举行过仪式后,新沙皇带着他的大臣们撤出了莫斯科,新沙皇撤出莫斯科的第三日,拉辛的队伍进入了不设防的莫斯科,在众多部下拥戴下,拉辛宣布自己成为俄国沙皇,俄罗斯进入双皇时代。 大明收到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死讯时,已是弘光二十八年的七月份,皇帝正在北京紫禁城中,这还是皇帝自攻取北京之后,第二次入住紫禁城。 两京铁路已在去年开通,这使得从南京到北京的路程大为缩短,由原来的数月变为只有两天,大大方便了皇帝的出行,从收复京城后,皇帝就一直没有再来北方,眼下大明太平无事,皇帝自然动了游兴。 数十年没有皇帝的北京城,仿佛王气散尽,尽管离满人撤出京城已过二十余年,北京城的人口也恢复到五十万之多,在北方依然是第一大城,只是比起大明都城的繁华,不可同日而言。 尽管北京依然是南北货物交流的中心,只是没有数十万军队的驻扎,没有了皇室嫔妃,少了数十万消费群体,又怎么可能象以前一样繁荣。 皇帝的到来,得到城内百姓的热烈欢迎,作为北京城的居民,当然希望北京能够重新成为大明的首府,恢复以前繁华的局面。 紫禁城作为大明皇城达二百余年,已然是大明都城的象征,从收复之日起,工部就一直拨款进行维护,如今烧毁的太和殿已经重新修好,其余地方也修葺一新,整个紫禁城显得美轮美奂。 尽管南京的皇宫几经改造,只是无论从面积还是外观壮丽,南京皇宫都无法和紫禁城相比,在紫禁城住了十余天,王福都有一点舍不得离开。 紫禁城到底是不能长住,当初成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除了因为北京是他早先的封地外,更多是为了保持对蒙古人的军事压力,如今事过境迁,无论是蒙古还是女真,都已成为过眼云烟,整个西伯利亚都成为大明囊中之物,王福自然没有必要再将都城从南京搬回来。 在北京再待上数天,王福的车驾就要断续北巡,皇帝出京当然不只是出来游玩,更多的是为了解地方详情,安抚地方,今天骤然听到沙皇死讯,心中不由有些唏唏。 尽管王福对俄罗斯历史并不是太了解,但知道如果没有大明卖给拉辛这么多武器,沙皇绝不会死于农民军手中。 “沙皇陛下,朕可并没有想你死在叛军手中,只是你实在太不小心了,也罢,朕就给你儿子一点补偿吧。” 皇帝心中自语道,向旁边侍立一边的翰林院侍读董纳道:“传旨,让军器局减少与拉辛的武器交易。” “臣遵旨。”董纳连忙回道。 董纳是弘光二十二年进士科第一名,大明的科考已经废除了八股,改为专科考试加策论,为了降低士子对废除八股的不满,进士一科仍然保留,甚至录取比例并没有降低,三年一考,每考取士子二百余名,而其余专科则每年一考,每次取士多达千余名甚至数千名。 只所以取士如此之多,一是因为官学士子增长,二是官职的增长,大明以前官员不下县,如今官设制到乡一级,单此一项,官员比之以前陡增十倍之多,朝廷需要录用的人自然也需十倍。 只是在读书人当中,进士一科的第一名依然和原先状元无异,清贵无比,王福也不想将以前的规矩打破,默认了这条事实,毕竟他是皇帝,是各种规矩最大的得利者。 董纳进入官场,六年间就做到了正六品,而且出现在皇帝身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