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_第26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节 (第3/5页)

“他那革命军的战斗力我也收集了些数据,老实说虽然比起各省的训练要多不少,在南方也算是精锐了。但是跟北洋六镇新军却完全无可比性。不过我听说他那军队营级以下的编制火力要比北洋六镇新军还要高上一线,使用的不但都是洋货,而且听闻炮营普遍要比北军多出十二门炮。现在湖北、四川两座兵工厂尽数落入他之手中。只要他能控制着军队,未来我看袁大总统卸任之后,他是最有利的竞争者!”

    一旁钱均夫一愣,笑道:“没想到百里兄对他倒是十分推崇,我跟阆声兄昨晚也争论过他。为他地方自治的事情还吵了一架!”

    张宗祥脸上一红,灿灿道:“不错,川鄂强制推行的与民减税跟‘三七五’着实令人佩服。不过我却认为现今两省下面许是有些动荡不稳,为了巩固局势理应收编地方县镇权力才是。地方自治不急一时,还应缓缓再说!”又看了看似笑非笑的钱均夫,道:“没想到家治兄却反驳说乱世掌兵便是集权,据说川鄂两省已经编练跟正在编练的民军合计八镇,即便精简一些也有五六镇之多,足够应付两省局面了!”

    蒋方震叹气,“阆声兄,你是君子,读得是圣贤书,结交的又都是江浙大儒,自然会有这种看法。家治兄与我都曾东渡日本见识了扶桑之威,乱世掌兵……家治兄,好一个乱世掌兵!”

    轮船传来一阵汽笛声,要进武昌码头了。三人对视一眼笑笑不再说话,拎起行李往那似乎完全没有因为持续几个月的战乱而衰减半分的武昌码头,码头上人来人往,还有不少报童、行商在兜售东西,三人又站了一阵,待到船停稳了之后方才互相搀扶着,下了船去。

    “先生,要来点吃食吗?”

    “先生,要份报纸吗?最新的‘中国之声’!”

    “先生,要来点红薯糖吗?”

    三人才刚下了船,人还未站稳,身周顿时多了不少的报童行商,无奈的笑了笑,蒋方震要了一份最新的中国之声报纸看了起来,也想知道知道他们在江上漂泊的这几日国内是不是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倒是那钱均夫可能是因为孩子刚出生的关系,对于一个跟他推销什么‘红薯糖’的小童不忍拒绝,于是小声询问道:“小哥儿,你卖的这红薯糖是个什么东西?可是什么地方特产?”

    卖童是个十二三岁模样的孩子,他从口袋里背上背着的囊中掏出几根长条装的东西,看上去略显灰黄色,闻起来却有些甜丝丝的。对着钱均夫道:“先生,您就买一下吧。这是荆州糖果厂生产的东西,可甜了……你买点回去吃吧!”

    “糖果?”

    正站在一起看报的蒋方震跟张宗祥也被吸引了过来,清末国内的制糖业产量并不高,一般这个季节除了两广、福建等地区之外。内陆省份即便还有售糖,也多是早前囤积的货物,而且售价极高,一般人家想买都很难买到。面前这东西看上去跟三人知道的赤糖、白糖颜色都不一样,难道跟那个什么红薯有关系吗?

    三人中的两位都是贫苦出身,小时候没少吃过红薯,倒不陌生。

    孩童道:“是荆州糖果厂产的糖果,可好卖了,先生要是不买等会可就吃不到了。价格也不贵,一块才三十文钱!”

    这价格可不便宜,不过比起白糖、赤糖可要便宜了不止一点两点了。

    钱均夫笑着询问道,“给我来几块吧!”

    他挑了三块,分别递给蒋、张二人,从怀中掏出一把铜钱,都是宣统元年的制式。现在国内币制混乱,各省军政府大多为了财政开足了马力印制钱币,比起清廷的铜币多数分量不足,因此在国内银元还要数清廷早年印制的跟洋元市场最是喜欢,铜币则是清廷宣统三年前的货币最是吃香,至于南京印制的货币,在南京城内都没多少愿意接受其购买力的商贾,更别提外省了。

    孩童数够了数笑着刚要立刻,这边,钱均夫三人咬了一口那叫做‘红薯糖’的东西,顿时眼睛一亮。

    “好吃!”

    蒋方震笑着道了一句,虽然有些粘牙,不过甜甜的味道还真不错,这种叫做‘红薯糖’的小吃倒是蛮不错的。

    “小哥儿别急着走,再给我来几块吧!”

    蒋方震从身上掏出了些钱币,又让他给包了几块,接过之后有些好奇的问道:“小哥儿,这荆州糖果厂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我经常来往湖北,怎么没听说过这地方?”

    卖糖的孩童似乎因为他们买了不少东西,心情很不错。笑着道:“三位先生想必有段时间没来咱们湖北了吧?那荆州糖果厂是月初才成立的,听说是军政府出的技术跟机器,在荆州成立的官督商办企业。前段时间据说还招了不少股,这红薯糖可好卖了,老爷、小姐、少爷们都喜欢吃。小的也尝过一次甜丝丝的比冰糖还好吃!”

    见蒋方震脸上若有所思,孩童见了一礼,“先生,要是没事小的先走了,趁这会人多,还能再多卖一点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