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0节 (第4/5页)
经知会南京,不日将向南京转交一百五十万巨款,名义是川鄂支援北伐专款。 南京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窘迫,求告无门并不是什么秘密,这事基本上国人都知道。据说因为他这一承诺,今早的临时参议院会议上各省议员很是上演了一处好戏,竟然大多数省份议员都上书建议南京任命那位年轻人为‘西南经略使’、管理西南地区那一块他们眼中的穷乡僻壤。 以黎元洪对于南京窘迫财政的了解,他知道倘若李汉真舍得花钱,只怕他擅自挑起南方举义省份战乱的事情南京中央最多发文口头批评几句,这事多半要大事化小最后不了了之! 换言之,他已经再没有机会了! 屋子内一阵死寂般的安静,良久,黎元洪猛地对着面前桌子狠狠踢了一脚,“输了!” 二月三日注定要成为在历史上大书特书一笔的日子。如果说上午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湖北事变’吸引了多数关心国事的民众的视线,成为了今日上午的主要话题。那么生生被推迟到了下午才发行的‘中国之声’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脱颖而出,仅在下午发行之后至晚上最后一批报纸停印,仅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南京、上海四省两地之内,去年年末才刚发行的‘中国之声’报纸创造了日销五万四千份的绝对空前的好成绩。 无它,只因为新成立的川鄂联合军政府在这一日的‘中国之声’报纸上刊登了完整全版‘川鄂联合军政府关于减免农田赋税相关草案’、‘川鄂工业实业振兴草案’、‘川鄂大铁路修筑与招工草案’三大决策,正是李汉准备已久打响自己‘革命者’招牌的三大重拳! 这一版的中国之声报纸一出顿时震动了整个中国。将南北之间混乱的局势和气氛一下震开,也给对光复后对局面不满的热血志士们一个新的希望。 “余在国外,闻彼国有革命之先贤,亲自登门拜访,请问何为革命!何为革命功成!贤者笑避只曰‘减民税收’、‘为民服务’、‘兴建工商’、‘勤修兵甲’,则民悦、国富、兵强,此为革命功成!余叹服,自悟革命当为‘斩断荆棘’之路。余自明志归国投身革命以来,不畏生死、不惧艰险,独恐‘革命功成、革命者亡’。于是书‘革命’二字于桌前,没处理政务必观之,谨记于心!” “我中华本是富国强邦,奈何国富民穷,黎民百姓之苦,冠绝寰宇。满清宣统三年全国钱粮地丁收入过七千万,此为中央收录之款。地方私自于我农民之上加增无数税种,估为一千五百万两。何为暴政?何为官逼民反?如此做派生民焉得不辗转沟壑之理?在其位谋其政,余自归国之处,心中谨记国外革命贤者之言,不忘减民税收,让我四万万同胞共享革命之新。自今日起,新定川鄂自耕农户之农税,举国监之!买地放佃之业主,需将租额降至产出之三成七五,原约定地租不足者,亦不得再做增加!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军政府亦不得令业主无故损失,但凡主动降租之业主,可求国土资源管理局查勘核定亏损之数额后,至当地军政府申请,可以市场低价购买川鄂两省官督商办之‘林业公司、盐业公司、渔业公司’,享受实业丰收之收益!与此可让生民稍得喘息,民族元气稍得培育。若农税年减两千万两,则占我国之绝大多数之农户稍有生息之后,可每年获两千万之利。于中半数用于购买,则工商繁盛,国货畅销,国家安有不强之理?” “厘金久为满清恶政,自此将在川鄂永久废除!废除之日,凡往来四川、湖北交易之商贾,将于两省之内任何一处军政府工商局内缴纳‘五元’修路公款,可尽得两省自由交通之利。官员品流多滥。有钻营者,有挟都中大佬八行洋洋而来者,亦有满清官僚留用者。本一时权宜之际,收留此辈不少。若有为难者往各处‘廉政监察科’报案,三日内必将派出专员审查,但凡发现有作jian犯科者,当以乱世重典与之死刑!凡欲于我川鄂兴建实业者,政府励之当免一年税收。掌工业技术办场者,将以半价土地鼓励之,往诸君惜革命之成就,兴我中华之工业!” “铁路本为工业之经络,强国之根本。国外俚语有曰‘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便利方可通达远,铁路兴盛方能强国体。然,铁路兴修耗资甚巨,若无强国之财力,自无铁路修筑之实力,最后便如四川之乱,成为祸民之工程。余思考良久,又借鉴国外之经验,乃隐有所悟,发行‘铁路建设之公债’,明清路款之数、获利之期。得其资,将以政府为主力,回铁厂、招技师,凡民工之数,尽数将于川鄂两省招募,合计约募百万之数,明定工钱、管理吃住!” “余本愚笨,唯为百姓生民之利,不敢惜身为此前驱。眼见南北和平在即。中国光复有望,自当善颂善祷,期当政诸公念念于登斯民于衽席之上。若川鄂之善民之政于民于国有大利焉,望诸公不以吾卑鄙,当以此风行天下。若此政不成,反成害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