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8节 (第3/5页)
平息怒气,反而更为激愤:让陈其美这个杨梅都督和沪军都督府来查,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能查出什么来?陈其美身处嫌疑之地,理应避嫌,怎么能让他去查呢? 陈其美身为沪军都督,若他不是嫌疑人,自应由他查办。只是朱瑞、王文庆等人内心中已经怀疑陈其美就是幕后主使,孙大总统的这一安排,未免就不能使人心服,甚至不少人都感觉他有意包庇。报纸上都写了是他陈其美是最大的嫌疑人,却让他这个最大嫌疑人来查案,这不摆明了让贼来查贼吗? 这结果如何能服众? 因此光复军依然坚持:“大总统明鉴,我光复军诸同志对于陶公无比尊崇。此次刺杀陶公死的太冤,若让凶手逍遥法外,则我光复军八千子弟不服,北伐之事修要再提。陶公死得如此冤枉,却要与他龌龊的沪督来查。别人不晓得他这沪督是怎么来的,我光复军的同志还记得,那是用卑劣手段从咱们手上抢过去的。这等小人来查案,焉能公平处理?谁人又知不是派人暗害了陶公?” 朱瑞率先站出来反对。他的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纷纷附和:“大总统,这件案子交给沪军都督府查办,我们不服!” “报纸上都写了他陈英士最有嫌疑!” “请大总统为我们主持公道啊,陶公死得太冤了!” “……” “哎……”最终光复军的一群士兵军官们不情不愿的离开了,因为孙文再三保证这件事一定会给众人一个交代,并且请来了不少政府官员一同保证,一群光复军才散去了! 孙文叹了口气,看着最近消瘦了几分的黄兴,又看到周围没有旁人,才小声道:“这件事情麻烦了,克强,英士那边还没有个说法吗?赵老就在上海,他那边是什么说法?” “什么说法,还能有什么说法!哼!” 黄兴冷哼一声,他是最瞧不起这般龌龊事情的人了,在同盟会内一般有些事情,大家伙都知道他的火爆脾气,很少在他面前表现出来,就是怕他又看不习惯闹事。 “赵老的意思,让你尽快安抚光复会的同志们吧!” 他一把摘下了头上的帽子,拿在手中把玩着,“这件事八成跟英士有关,前段时间就传出来风声了。只不过大家都没当真,没想到他还真有这么大的胆子,连光复会的总盟都敢杀。这天下还有他不敢杀的人吗?” 孙文顿时明白这事麻烦了,其实他心中何尝不知道以陈其美的手段,完全能够做得出来,他是最有嫌疑的人了。但是陈其美这人虽然跟青帮关系不清不楚,又大烟、女色一个不少,像江湖人士多过像革命党人。但是陈其美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十分忠心,至少对他表现的十分忠心,对他领导的同盟会十分上心。 前段时间他刚回国暂住上海,陈其美几乎每天都要来拜访他,更是多次跟他谈起天下革命局势,当然重点谈到的却是湖北。武昌是首义之地,但是领导者多系共进会成员,本与同盟会本部立异,那孙武甚至连谭人凤、居正去了都不买账。后来的黎元洪跟崛起的李汉更是一个新军将领出身,一个干脆是归国侨胞,给他们占取了湖北、四川,导致同盟会在当地的势力被打压的根本抬不起头来。这是长江中上游地区,而长江中下游一带,又多是光复会势力的范围,江浙两省是光复军的大本营,同盟会几无立足之地,为同盟会的将来,只有把江浙等省掌握在同盟会忠实同志手中,再联络广东等省,次第以及北方,共和告成,同盟会化为永占优势之政党,始可无恨。而陶成章始终反对孙文,甚至多次召集光复会党人欲从同盟会出出走,光复军的组建是他一手促成,如今光复军占领江浙地区,实为同盟会掌握江浙实权的主要障碍,不如以非常手段将他除去才对。 现在一想,当时他便已经表现出了杀陶之心,只不过他当时并没太在意,只是轻轻训斥了两句便揭过去了! 这事说起来他也有部分的责任。 看到旁边黄兴不愉,他叹了口气,“国势不兴,文本以为民国既立、政府既出,当天下平、众望归,自此四海安平、国富民强。如今方知是文太过幼稚,这政令不通与各省,举步维艰于国务。南方已经不能再经受一番动乱了。也许那李易之说的对,这天下还是要靠武力打下来的太牢固。可叹如今各地同志自立一军,甚至有些省份的同盟会同志,现在也已经不愿服从总盟指挥,有些更是心生桀骜,瞧不起其他同志。或者干脆太过幼稚,结果给些混混儿混进了军政府之中。现在,南京的政令究竟还有几省愿意去听?” 黄兴沉默不语,比起孙文,他在政治斗争上更加的不成熟,但是也看出来了,前段时间有些势力自己组军北伐,现在等到南京要组织了,却没有响应的省份了。每天一群来伸手要钱的,但是一提到支援南京,将各省税务上交国库,个个便开始装聋作哑起来了,这大总统什么的当真做的窝囊,连个买账的都没有。 他坐的浑身不舒服,又见孙文心情不好,只好起身道:“孙兄,你在总统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