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4节 (第5/7页)
新来的移民如同康老农一样能有十亩水田变卖的人不多,其中大部分是如石家那样一贫如洗的贫民,变卖家产之后手头有十来块银元就不错了,有些人甚至连一块银元也凑不齐。 官府虽然鼓励移民出资购买规定内的荒地,若是移民无钱,可以用荒地为抵押向户部银行贷款,分十年还清,包括马匹,粮食,种子,包衣奴才都可以办理贷款,虽然每户基本上都会向官府借款购买种子、农具等物,但真正狠下心向官府借上百甚至数百银元买地、买马,买奴之人却是极少。毕竟要这些平时连一块整银元都难予见到的穷人一下子借上百银元实在是太大胆了,康老农嘲笑石家小家子气,若他没有十亩水田打底,让他一下子去借上百银元,恐怕同样没有那个胆。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四十八章 谈判(下) 诚如杨度所说的那般,现在的革命军确实很困难,不仅军费捉襟见肘,而且军政府现在过半的编制都属于新兵系,尚未完成新兵训练的便占了其中的六成,革命军战力的良莠不齐,导致战斗力无法保证。况且四川刚刚光复没多久,各地仍有顽固势力的零星反抗。尤其是一场大雪下来之后,本已收敛的地方会党武装又开始上蹿下跳,打着继续打着保路军的旗帜干着打家劫舍的勾当。对于这些武装也必须尽快消化完毕,整编的整编,消灭的消灭。要解决四川省内现在不少地方存在的地方武装,势必要动用到革命军的主力编制。但是在湖北他要面对来自湖北军政府跟都督黎元洪的威胁,还要兼顾着四川的稳定,若再不能从河南撤兵,则军政府的各部军力更形分散,无法形成拳头捍卫统治版图的完整。 当然,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军政府如今的武器弹药已经陷入了紧张的地步了。买不如造,虽然使用些手段加上利诱,的确能够保证军政府短时间之内从洋人处获得一部分的武器补充,但是一来价格高昂、二来不确定性太多了,指不准什么时候洋人跟你闹翻脸不认人,断了你的武器补充,所以还是尽快令汉阳兵工厂返工重新生产武器来的更好一些。 按照赵李汉的扩军计划,半年内军政府将组建五镇雄师,其中每标一个,至少应该配置二十个炮兵营。倒不是他眼界太高,前两日跟前任川督赵尔丰达成了秘密协议之后,他的旧部,执掌整个川边地区的五千多边防军已经秘密宣誓向他效忠了。四川有它独特的地理优势,也有很不利的地方。他的参谋团做了一个不算完整的统计,如今他不但需要面对来自南方有志成为西南王的蔡锷威胁,还要警惕着一直想在西藏捣乱,把西藏从中国分割出去的英国佬;盘卧四川西北一些县镇的入川清军,其中大部都是手段凶残、动不动就屠村、屠城的黑回势力,所幸黑回势力的主力都在随着陕甘总督——升允在陕西省内进攻民军,在川西北地区盘卧的黑回骑兵不足千人,但也值得他警惕一下。军政府现在控制的地区可不止四川一个,还有大半个湖北省,因此,他若不想放弃在湖北的根基,那么跟天下第一都督——黎元洪对上是早晚的事情。同时面对这么多的敌人,半年内若是不能编练成五镇强兵,则他根本无力掌握这么大的地盘。按照每一镇拥有官兵合计一万二千余人来计算,共需步枪六万余杆,可是现在,他只拥有五万多杆统一编制的曼丽下步枪,其余都是自清兵或者从湖北军政府以及从汉阳兵工厂内获得的补充,虽然总数量如今已经超过六万杆,但是战争中步枪的损耗是相当大的,六万人的部队,再怎么说也得准备至少十万杆步枪,尤其是机枪跟山炮,更是军政府现在最短缺的重武器! 汉阳兵工厂跟铁厂的搬迁,想要获得全面复工至少要到三月后,并且原料的限制才是他现在最头痛的问题。因此袁世凯担心他在很那挑起大战,他又何尝不是十分的安心袁世凯现在便拿下了河南,兵锋直指他掌握的湖北省地区。 袁世凯这一号人物,李汉心中十分的忌惮,如果可以他宁愿先跟黎元洪斗上一阵,也不愿袁世凯的势力范围现在就扩充到了他的身边,令他还要分出大部分的精力应付这位一世枭雄! 互联网时代资讯信息的大爆炸,令李汉能够接触到不少有关他的情报,即便现在大多数关于他的记忆都已经模糊了。后世关于袁世凯这位在清末民初书上了重重一笔的男人评价复杂,从历史来看,他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君宪人物,这个人出身于旧官僚家庭,崛起于军界,对于世界大势知道不少,算是清末民初主动了解世界的一号人物。不过他虽然编练了新式的北洋军,但那并不代表他是新派人物,从头至尾,他都是一个旧式官僚,纵然主持了“新政”和“预备立宪”,但这也丝毫不能改变他骨子那种在官场中长期浸yin出的旧时代气息,他要的立宪是限制满清皇帝的权利,因为只有限制了皇帝的权力,他的总理才能坐得稳当!这是他的局限性。 袁世凯的能力无须质疑,此人能够在清末政坛崛起,虽然有当时清廷人才严重匮乏,老一辈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或老去或逝去,满清统治阶层就算是再无能也知道,仅靠一帮只会敛财的旗人贵族统治清朝,这个国家早晚要灭亡,所以他借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