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3节 (第1/6页)
“我等洗耳恭听!” 一众人暗叫果然,今天果然没有白来,想必能够听到什么好消息了! 张梅生跟李汉点了点头,招来一个他带来的士兵耳语了几句之后,那士兵顿时便下去了,没几分钟便走进来了六位精壮的军士,每人怀中抱着一叠高高的文件,在他们后面,还有几位他请来的德国技师。 “请诸位稍等,想必不少人都听到军政府最近有大动作的事情了吧?确实不错,这一次的动作的确比较大……说来一个月前,我曾在京山指挥战事之时提到过这件事情,军政府聘请了几十位洋人技师,经过一个多月的探查之后,发现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诸位,省内皆知我应城乃是膏都,只是,很少有人去探究,为什么膏矿却能孕盐吧?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上一次我提到的军政府在应城地下发现一处储量高达数十万万担岩盐的消息已经获得证实,是真实的!根据从事地下探矿数十年的洋人技师的经验,这一次发现的这一处巨大矿藏储量可能还要更多一些,达到数百万万担也不是不可能,而且品质均是上乘,比起四川千年盐都自贡不差分毫!” 望着下面惊成一团的一群人,他脸上微笑,“诸位皆知‘盐’乃百姓之民生也,我国每年民间需盐共计1000万担(50万吨)到1100万担(55万吨)每年可创税收逾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这数据还是光绪年间的,据传去年朝廷收纳盐税共计一千九百万两。这是个庞大的产业,不是吗?” 他笑着说道:“军政府有意要开发这个巨大的盐矿,机器已经在一个月前便向‘德意志帝国’订购,最近才运送到荆州,然后在今日抵达应城。目前,¨¨盐矿区的厂房已经在建设之中了。军政府也开始着手招聘盐矿工人,由于矿藏之大出乎军政府的意料之外。李某回国之时虽然也带了些财务回来,不过要独自开发这个巨大的宝藏却是有些困难了。这不,光是前期原本准备的两百多万两银子,现在在第一批机械采购之中就已经花费一空。为了进行第二批机械采购,同时扩大即将组建的盐业公司的出盐能力。我有意多找些有实力的势力一同入股,诸位都是我荆楚精英,可能大家都知道如今我鄂中军政府仅靠产盐一项便已做到日进万两,在你们面前的便是这盐业公司的招股书,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全当打发时间也好!” “嘶……” 屋内一阵抽吸冷气的声音,顿时一众老狐狸的眼睛都眯了起来,个个激动得找不到北了。这清末最赚钱的是什么,也许很多人说不清楚具体,但是中国最有钱的团体之中,盐商绝对能够排进前三甲,甚至明清时期,皇帝南下都是盐商招待,每次花销都不在数十万甚至百万两,但是盐商却能轻易咽下,可见其财力之雄伟! 要真如他所说,这应城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盐矿,有成为第二个千年盐都的潜质,那么,趁现在入些股日后肯定是要大赚特赚的! 当下便有人忍不住,着急的翻开刚刚被放在自己面前桌上的招股书,认真看了起来。 “联合盐业招股书,军政府制!” 翻开之后,第一页上便可看到这几个大字,上面还分别盖着鄂中分军政府的官方印鉴跟李汉的荆楚镇守使印。 纸张乃是采用的电报专用纸张,因此质量非常好,加上排版也很工整,第一页上也出现了军政府的官方印鉴,李汉正是想通过这些细节,像一众乡绅、商贾证明,军政府有心也有势力组建一个联合的股份制盐业开采公司! 黟县大盐商李宗湄因为沾了刘伟元的光,加上他跟张梅生之前便已经碰过一面了。得知当初告知军政府清军可能分二路南下消息的便是他,并且,他的盐行也跟军政府有不少合作。因此,被安排在跟李汉一桌,面前也分到了一份招股书。 强忍住心中的激动,他翻开认认真真的逐词逐条看了起来!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367章 剌杀 听到夏希言的话,中年人沉默半响,突然向夏希言弯腰行了一礼,夏希言惊的差点跳了起来,连忙避开,道:“王爷,使不得,使不得。” 中年人直起身:“先生为了大明,不顾个人安危,甘冒奇险,本王这一礼,先生当之无愧。” 得到中年人如此赞誉,夏希言脸色激动一片:“王爷折杀小人了,小人所做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王爷礼贤下士,又博学多才,有圣君之风,能为王爷效劳,是小人的荣幸,即使身死,小人也死而无憾。” “先生,如此不吉利之言还请勿多说,本王还等先生辅助,一同治理天下。”中年人抚着夏希言的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