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_第20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4节 (第2/6页)

死亡。倘若能制造出安全可靠的火柴,岂非是利润丰厚的买卖?

    制造火柴的技术并不复杂,说穿了关键就在物料和原料两种。物料又分木材和纸张,前用来制造梗片,后用于糊盒包装之用。根据经验,制梗的木材以白杨木为最佳,椴木、槿木、美杨又次之。而长江流域恰恰是白杨木的产地之一,虽然没有黄河中下游分布那么广,但是在各县城、乡镇郊野也都能看到成片的白杨树林。

    于是物料问题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解决。

    原料是火柴制造根本,尤其是火柴头上面的药料更是生产的核心技术所在。李汉的化学学得还不错,上化学课的时候,还模糊记得上化学课时,老师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找来了简易火柴的制作方法,在当时的课上,李汉由于cao作的不好,被老师亲自指点了两堂课,因此记忆犹新。不过那份在后世二十一世纪很简单的方法,在这个年代却不简单,因为那个老师选择的正是后世早就被发明了几十年的后世安全火柴的配方——说穿了便是氯酸钾、红磷、白蜡、牛胶、红矾的混合物。氯酸钾和红磷听上去吓人,实际都是烟花爆竹制造的主要原料,老祖宗早就打好了基础,方便易得,至于白蜡、牛胶等主要用于凝固定型,量并不大。

    当然,火柴虽小,制造起来却很麻烦,整个流程包括制梗、整梗、排版、调药、烘干、刷边、涂沙、糊盒、装盒、打包等工序。除了制梗和糊盒可以在外进行外,其余都需在厂内进行。而整串流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便是把火柴梗夹起来,使火柴头可以成批量的蘸油、蘸药,否则一根根cao办岂不要急死人?

    当时日本在排梗时还是采用手工,不但速度慢而且并不整齐,李汉当时在跟德国人谈判时,便趁机引进了德国生产的整梗机,能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通常情况下,火柴厂所用的火柴梗都是预先交由家庭作坊制作成型的。由于精力有限,李汉便采纳了一个美国技师的建议,用了外包的办法,将制造轴木和糊火柴盒这种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放在厂外加工。一般现由火柴厂厂供应梗片和纸张,然后交由家庭带回去制作,到时候采用计件方式,既清晰又简便,既自由又轻松,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因此他稍稍考虑了一下,便接受了建议……

    不过,虽然火柴厂规定了长度和粗细,但家庭作坊毕竟不是精密机器,哪有那么精确,略微有一些误差在所难免,所以收拢家庭作坊递交上来的火柴梗后第一步工作便是整梗,就如同一群散布四处的士兵先要排队报数一般。

    整梗过程难免会遇到折断弯曲、长短不齐的火柴梗,如果像日本人一样一根根手工挑出来着实太过费事,有了机器以后,不合长度的火柴梗便一律由机器剔除,然后依次整齐地放置在方形木盘里备用,这才便进入了排版。李汉等人前去参观之时便目睹了整个制造流程。

    排版机是一块很大的铁板,板上则有无数小孔,孔径一般不过3个毫米,正好可供一根火柴梗钻孔穿过,树立起来便形成火柴梗冒头的景象,然后便可上药。上药时机器先夹住木梗一端蘸上蜡油以助燃烧,然后再蘸上早已调配得当的药水,用轧板轧过之后使每一根火柴头都大小均匀。

    调药也有专用的调药机,各种化学原料经粉碎后,先碾成粉末然后加水、胶混合成均匀的半固状物,这样才能方便火柴梗的黏附。整个流程完成之后还需干燥,否则带着湿气的火柴头是起不了火的。日本当时用自然干燥法节省能源,但有利便有弊,整个干燥时间大大拉长,在阴雨天甚至天气寒冷的日子里都有不少麻烦。李汉则要求德国技师搭建专用的干燥烘房,反正煤有的是,节约时间方便制作才是最紧要的。

    干燥过的火柴才能装盒,这个流程便是纯手工cao作了,李汉等人放眼望去,工人排成一排坐在长台边,身边则堆放这一大摞已经干燥完毕的火柴,只见工人们麻利地将火柴排放整齐后放入盒内,不到20秒钟一盒火柴便“齐装满员”。

    李汉拿起一包火柴,正面商标是苍劲有力的“自强”两字,笑道:“这牌子不错,谁的主意?”

    “回大帅的话,是盲公给取的,他说咱们国家积贫积弱已久,希望能从火柴这样的小节开始做起,自强不息!”

    “好!火柴事小,自强事大!”

    他的副官陈天祥接过递过来的一盒火柴,打开随手取出一根火柴,“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