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_第1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0节 (第3/5页)

……”

    “什么?”

    李汉喜得猛站了起来打断了他的话,脸上又是激动又是欣喜,心中却是终于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拿下了刘温玉部,可以说我省内再无可敌之兵了……好好好好好…”

    他一口气连说了五个好字,可想而知心中的兴奋。

    屋内两人喜不可耐却不知道他们屋内这么大的动静,早就惊动了屋外的一众还没走远的人,只不过大多数人听得比较模糊,不甚清楚屋内到底说些什么。

    只有那一直闷声抽烟、随身保护赵家小姐的老者耳朵动了动,脸上闪过一丝诧异,不过很快就隐了去。

    而他这一番表情,除了对他底细知道最详因此一直留意着他的赵家小姐外,再没有一人发现了。

    两人隐晦的交流了一个眼神,便在警卫的带领之下出了守备森严的临时驻地,消失在了早就空寂无人的大街之上!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一百六十二章 得失

    “不枉我十几日来每日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如今却是正如看到了这大好局面的到来……好…好…好…”

    李汉兴奋的在屋内连连走来走去,心中的喜悦却是怎么也压制不住。

    他身上,有着旁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

    对于清末民初这一段历史已经模糊不清的他,身为先知的优势其实并不明显……而且这个年代的国人自强、自争,对于面皮、尊严与荣誉看得远比后世早就扔掉了几十年的国人要重得多。只看后世的不少割据一方、手握重兵的军阀们会在国民的声讨之下狼狈宣布下野便知道了…这个在后世看上去混乱不堪的年代,民众的力量可想而知,远要比几十年之后要强得多。

    李汉自然知道,这段时间来因为他的游走与革命线边缘的策略,甚至刻意的想要淡化革命党对于他的影响力,不想介入之后南方哄乱的争权夺势之中。结果便是在他麾下,也生出了不少的异议…怀疑他并不是革命者而是革命投机者的杂音有越演越大,压制不住的势头。

    情报司得到了不少的消息,不但他原本领掌的四营内不少老兵都在私下异议,更别提如今投效了鄂中军政府的一帮鄂中名流私下的讨论了,用暗潮涌动来形容如今的鄂中军政府完全不为过。

    前几日李东来曾在深夜入府向他通报,言到情报司查到了一些很不好的消息。在他麾下从武昌带来的老兵中,的确有不少一心向往革命,并且开始逐渐怀疑他的势力…若是早前李汉或许直接便叫情报司将他们拿下来法办了便是,可惜如今却是不可能了。

    因为鄂中革命军军官团的不足,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借着几番大战跟之后扩军的机遇成为了军官,甚至如今成为连长、排长的也有好几人,班长之流的更不在少数…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少方才被招募进来的新兵也逐渐的对军政府…不,准确说是对站在军政府背后的李汉,产生了怀疑。

    怀疑他的不作为…在武昌三镇陷入死战之中的时候……领军一方,手下兵力并不下于武昌的他缘何一直都没有动静……

    所以,这一场战役,李汉必须要赢…而且要赢得漂亮。

    特殊出身的李汉对于政治看得远比那些不成熟,只有一腔热血的年轻革命者们要看的清楚的多。

    革命……革命到底是什么,用政客的话来说,便是一个利益集团的存在阻碍到了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于是大家联合起来,将它打倒然后瓜分了原本属于他的利益。

    虽然难听,但用来形容清末民初的辛亥革命恰到其处。

    清政府的高压与卖国统治即损害了潜力最为巨大的人民大众的利益;宗贵权臣中逐渐兴起的排汉风也将力量仅次于人民大众的汉臣、文人、乡绅、立宪阶级推向了革命者一方;而庞大的大清帝国战争潜力令他野心勃勃的老邻居——日本心中充满了恐慌,惟恐再出现一位中兴之主曾经拜访过李莲英…并且送出一笔厚礼。当然,袁世凯也不是一般人物,光绪帝之死他也逃不了干系。总之政治之残酷,远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于是便由国内的垄断财团、极端社团黑龙会出手,扶持中国革命势力,妄图以暴力革命彻底粉碎中央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