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7页 (第1/2页)
只是这些人不知道的是,二皇子下的人也动了心思想要另立炉灶了,二皇子想要子嗣,行事越发荒诞了。 二皇子妃整日求神拜佛,不管什么样子的偏方只要听说有用,就不断地去尝试,喝符水这些都是最轻的。 而二皇子让下人去寻好生养的姑娘和妇人,甚至抬了村妇回府。 如此一来,着实让下属有些无法接受。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二皇子喜怒无常,甚至觉得有人看他的眼神不对,就让侍卫把人拖下去打,最主要的是那人并非二皇子府的下人,而是投靠过来的谋士,虽然被劝住,二皇子冷静下来后,也赏了不少东西过去只当赔礼,可是这样的行为对于投靠二皇子的人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对于投靠二皇子的人来说,他们是为了施展抱负,是为了前程,而非给人当奴才。 读书人自有傲气。 更早从二皇子身边脱身的反而是世家或者官宦出身的子弟,他们从没有明确投靠的意思,不过是在一定程度的偏向,毕竟和大皇子比起来,当时更多人看好二皇子,那时候二皇子也表现的温尔雅。 这些人当初就看不上大皇子,如今更看不上了,特别是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燕王。 当初投靠了大皇子和二皇子的人,不约而同地向着燕王示好。 与此同时,宣帝忽然发现,当他罚了长子后,朝堂上的争吵反而少了,办事的速度也高了不少,不变的还是顾言景。 顾言景站在二皇子的身后,面无表情地好像在发呆一样。 等下朝后,宣帝就叫着二皇子和顾言景一起去御书房了,一并前去的还有几位尚书。 宣帝皱眉问道:“这件事……” 就在宣帝要说话的时候,外面忽然有侍卫求见。 若是没有要紧的事情,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打扰宣帝的。 宣帝看了眼身边的大太监,那太监躬身出去,很快就回来了,说道:“回陛下的话,有人告御状。” 宫门口有个登闻鼓,如果有不平事,可以直接越过官员来告御状,只是付出的代价也很高,要先杖二十,若是诬告的话,不仅要斩立决,还要牵扯到家人。 在最早的时候,并不是杖责,而是滚钉板,后来先帝觉得这般太过残忍,才改成了杖责,不过原来诬告的话,只有告状的人判斩立决,而如今虽然不是诛九族,像是父母妻子这类的都是要被牵连的。 所以在先帝的时候,登闻鼓反而一次都没有响过。 宣帝皱了皱眉,若是没有大冤情,是没有人会敲响登闻鼓的:“把人带进来,诸位爱卿就与朕一起听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