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七章 加士子冠 (第1/3页)
这一日,程闵处理完政务,便返回后殿享受天伦之乐。 黄月英心中还有一些事情,便说道:“夫君,远儿已经十二岁了,夫君走的这两年,远儿一直努力不曾松懈,如今学会了骑射和击剑,又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就连朝中的诸位大臣也是赞不绝口。远儿总是说。将来能够有一天辅佐父亲,成为父亲一样的人!” 程远如今只有十二岁,但程闵也十分疼爱自己的这个儿子,同时也对他的用功学习很欣慰,笑道:“这小子像我……。待得过几年加冠,就能够帮助朕了。” 只有加冠后才能真正理事。二十加冠,便是十九也无理事的权利。黄月英心思一动,道:“那不是还要等好几年……。” “二十加冠吗……。”程闵随口道。 黄月英也就没在说什么。 次日,黄月英找来了贾诩,问道:“周礼,男儿二十加冠。然世子极想早日辅佐他的父皇,本宫曾听说自古多有提早行礼一说。贾诩军师识略、满腹经纶、通天下事,是否有这样的事情呢?” 贾诩眼珠一转,心说这事情怎么不去问庞统那小子,怎么来问老夫。然而贾诩心里也清楚皇后为什么来问自己,琢磨了一番,心说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看来王妃是想着……。 贾诩也不敢多琢磨别的了,程远是世子,博学多才,可说文武双全。在贾诩看来,就凭皇后在程闵心中的地位和世子的能力,将来除非出现十分大的意外,不然继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贾诩便说道:“《》有言:“诸侯十二而冠也”。大王的世子,自当可用诸侯礼……。” 黄月英听到后大喜过望,重赏贾诩。贾诩不敢接受赏赐,告辞离开。 于是,当天晚上,黄月英服侍程闵后,道:“夫君,《》有言:“诸侯十二而冠也”。夫君如今执掌天下,咱们的儿子岂能与寻常人家一样。若是能够早加冠礼,夫君身边也早有臂助……。” 不加冠礼,男子不能理事。程闵是从后世来的,后世二十岁功成名就的多了去了。他自然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二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接触政务,于是道:“既如此,明日朕便与文武商议一番,定下吉日加冠。之后就让程远那小子去跟着诸位军师学习天下大事。” 黄月英听到后开心不已,主动服侍起来,让程闵一夜找不到北,直呼还是在家好! 来日。 皇宫大殿,程闵面南高坐,汇聚秦国文武百官。 礼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圣贤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程闵作为一位王者,是要尊重礼仪的。他有些可以违背,有些必须要主动去遵守,不然上行下效,天下就要乱套。 于是乎唤出荀彧,问道:“文若,《》中,可曾有十二而冠之说?” 荀彧纳闷的走了出来,而贾诩心里一动,他没有将前日的事情对任何人说,并打算烂到肚子里。 荀彧回忆了一下,道:“诸侯十二而冠,的确有此说。” 贾诩心说算你小子聪明,没有讲出为了早日执掌权力的由头,不然就是疏不间亲了。 程闵点了点头,道:“果真如此,程远已经十二岁了,那么就挑一个吉日。早日完成冠礼。” 原来如此,满朝文武这才知道程闵询问的原因。冠礼后才能理事,便是天子也不例外。这便是少年天子太后掌权的由来。 看来程闵的意思,是要让世子早日走上前台理事的。这对华夏帝国来说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那一天若是程闵挂了,也就搞不出太后掌权的事情来了。呸呸,百官想到这里,大骂自己乌鸦嘴,程闵长命百岁。国运才能昌隆。 那么事情到了这里,一切就顺理成章起来。世子加冠可是国家大事。不能草率。诸位军师又是翻黄历,又是找易术大师算日子,道观寺庙也跑了许多次。算出六月十五是个大好日子,可行冠礼。 于是乎。整个朝廷忙活起来。有任务的跑任务,没任务的准备礼物,到时候东宫建成,往里面一送,也好在世子心里挂个号。 这一日,六月初一,程闵又召集军机处军师商议冠礼的具体流程和参加的人员。 观礼者不用选,文武百官在邺都的都是要到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