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七章 雄关釜战 (第3/3页)
置身亡将士的遗体不在话下。 程闵没有任何表情的返回了大帐。 大帐中,是早已经等待的郭嘉与荀攸。 程闵沉重坐下,道:“虎牢险要,若是强攻势必损失太多,应该想一个办法,诱使夏侯渊出关,以剿灭他的有生力量!” 他从后世而来,无法像当代诸侯一般,无视数万,十几万将士的生死。所以,哪怕今日的攻城只是一次试探,他也无法目睹。 郭嘉、荀攸对视一眼,这一次的试探攻击,让他们了解了虎牢关的防御力。作出对比后,对于敌我双方的战力也做到了心中有数。心说主公还是心软,凭借我军的精锐,只需昼夜不停,一定能够攻下虎牢关的。 然而那样的确会损失大多将士,所以,正面作战,强攻、攻坚战,还是最后的手段。简单点说,冷兵器的硬仗,还是少打为妙。能够智取,最好是智取,无所不用之极。 就此,程闵引兵屯于虎牢关口,多次挑战,夏侯渊只是坚守不出。欲要进攻,又恐雄关危险,难以攻克,只得相持。 战事因此胶着,时间也一天一天的过去。 这一日,程闵在大帐焦头烂额中回忆后世,期望能够想出一个办法来,以便消耗最少兵力,拿下虎牢关,可是如今的程闵早就已经技穷了,他实在想不出任何办法,如今的程闵心烦意乱。 这时,郭嘉、荀攸来到了大帐。 郭嘉进言道:“皇上,相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军可以示敌以弱,可命人散布言论,称衮州百姓造反,我军分兵去救。” 荀攸这时接口道:“夏侯渊。虽然字妙才,但为人轻躁,恃勇少谋。他见我军兵少,一定会出关作战!” 程闵如今想不出好的主意。听到两位军师这个谋略大有机会。便听从军师们的建议。 他立刻命令兵士四处制造言论,称衮州百姓没有饭吃。四处作乱,几乎与当年的黄巾之乱一般无二。而程军,就此开始调动。白日兵马调动离开,晚上则秘密返回。 并缩减营帐和灶火。不出三日,就给人一种已经调走一半兵马的假象。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虎牢关内。 夏侯渊闻言大喜,找众部将议事,道:“如今天下大旱,而程文杰却是穷兵默武,乃至于百姓民不聊生。如今衮州百姓叛乱。他派出了大量兵马返回镇压。这样一来,程军的数目锐减不说,军心也乱了,正是我们一鼓作气。歼灭程闵的时机!” 击溃程闵,就能顺势夺回官渡,加上程军被牵制在衮州,局势就会出现变化。众将闻言,点头称善。 然而从事梁习十分谨慎,并且他想出了一个计策,进言道:“夏侯将军,程闵大营之西,有一座高山,名字叫袭楚山。传说当年高祖曾经在此山,大破项羽的楚军。此山四下皆是险道,易守难攻。此山上足以观看到程军大营的虚实。将军若取得此山,程军便在掌握也。” 梁习说到这里,阴森森一笑,道:“自古无人敢于将自己的大营形势暴露在敌人视线之下,若是将军得到此山,程文杰一定会带兵夺回。将军就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冲击程军,一战可胜!” 借助山势地理,就要比平原交锋占便宜了。夏侯渊一听大喜过望,便命令探马前去打探,得到回奏,山上只有少量程军驻扎。 于是乎,当夜三更,夏侯渊便命令部将杜袭领兵守备虎牢关,亲领三万大军来到山下。鸣金击鼓,径直杀上了山顶。 而山顶只有数百程军防守,眼见曹军数万人一拥而上,无奈只能弃山而走。 夏侯渊得到了山顶,当天明的时候,便能够直观的看到程军整个大营的态势,如此了如指掌,他欣喜若狂,想来一定能够击败程闵。 梁习此刻又进言道:“程文杰必定前来攻山,将军可暂时按兵不动,待得程军懈怠的时候,再一鼓作气,依靠山势冲杀下去。此乃以逸待劳之法,必能取胜!” 夏侯渊大喜,从其言,开始布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