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2节 (第2/3页)
?对大汉江山不利吗?”刘邦深深地凝望着刘元,第一次刘元看到刘邦眼中的郑重,“父皇到现在竟然还在问我这两个问题?” 刘元都在想应该怎么的回话,话到嘴边成了反问,她都做到什么地步了,刘邦竟然还问如此无趣的问题。 “朕相信你,敢用你,你反而担心以后会被朕清算?元儿,你不是这样的人。”刘邦冲刘元皮笑rou不笑的,似是没想到刘元竟然让他失望了,说是信任,落在刘元的眼里啊,该怎么的说那种心情? “盈儿,我要留在云中。”好像明白刘元的心情,刘邦接着将自己先前想好的决定告诉刘元,刘元真被惊到了,“让盈儿留在云中?” 肯定地点头,刘邦还解释地道:“对,让盈儿留在云中。元儿,朕没有多少年可活了,将来天下承继的人定是你的兄弟,盈儿是太子,可你们从前将他护得太好,你如此,你阿娘更是如此。宫中的先生心思各异,越是看,盈儿越让朕不喜,你知是为何?” “作为一个太子却不懂政治,整日只会读书,他是太子,将来会是大汉的皇帝,如果他连最基本的安定天下,驭人之术都不懂,他凭什么来治理天下。” “父皇可以教他。”刘邦说得没错,身为一个太子确实应该懂这些,而身为父亲的刘邦完全可以教刘盈。 刘邦听着诚实地告诉刘元,“朕不会教他的,如同朕从来没有教过你。朕对盈儿这个太子没有多满意,也无所谓不满意,他如果自己长不大,如果将来担不起江山,便怪不得朕。” “父皇。”刘邦冷漠至此,竟然全无要教人的意思却想让一个人变成一个合格的帝王,真是敢想。 “我如此,你也如此,我们能学习,我们能明白他却不懂的道理,反而成了我们的错?” 刘邦难得的反驳让刘元接不上话,是啊,刘邦难道不是自学的,论用人之道,论识时务,刘邦哪一样学得不好。刘元,刘元自己是个例外,深以为比起真正自学成才的刘邦来,自己差得远了。 “朕给太子一个机会,宫里的先生教不会他的,你乐意教,朕就让你来教,太子学会了,将来能够担起天下是我所欣慰的。对你,朕不年轻了,在朕有生之年,朕只要能将诸侯王解决了,余下的朕都做不了。你,只要能让未来的皇帝相信你,你就赢了。” 算是解释了为什么会将刘盈放到云中,交给刘元的另一个理由,但是未来的皇帝是刘邦的儿子,刘邦方才话里的意思也透露出来了,刘盈如果不像样,担不起天下,他会另择贤能。 “父皇,人的底线是不能试探的,尤其是帝王的底线。”刘元听懂刘邦的意思,然而无论是对现在的刘邦,还是将来的皇帝,刘元都不想越过他们的底线。 刘邦轻轻笑出声来,“元儿啊,你以为自己还有退路?” 一句问得刘元睁大眼睛地看向刘邦,刘邦道:“论权,你手中的容军称得上大汉的精锐之军:论地,你是诸侯王中封地最多的人;还有民心,你开荒修渠引水,改造纸,印刷术,再聚百家而论,纳天下之才,再开盐利,你以为你现在还能退?” 刘元真没想到刘邦能问出刘元这个问题,问完后的刘邦肯定地告诉刘元,“你若是个郎君,后继之君非你莫属,而你是女郎,将来你的路,注定不可能容你退,你只能进。” 抽丝剥茧是吧!刘元问道:“父皇不以为,以民心所护,是我的退路?” 刘元敢做,而且做得大张旗鼓,难道她就真没想过将来,没有想过自己功高盖主? 在刘邦都准备杀人的情况下,刘元怎么可能不防着。既防着刘邦,同样也防着将来的皇帝。 刘元看着刘邦,刘邦却是轻声地笑了,“民心所护,你已经功高盖主,再以民心而护,元儿,那只会让人更急切的想杀你?” “父皇现在就是如此想的?”刘元询问刘邦,刘邦轻轻地笑了,“如果没有诸侯王在前,你若对大汉动了坏心思,会的。” 敢做该当的不是只有刘元,刘邦同样也是,刘元轻轻一笑,朝着刘邦道:“如此说来真是多亏了诸侯王在前面顶着。” 刘邦笑出声来,“故而,不想让将来的皇帝心里忌惮你,最后容不下你,你便知道该如何做。” “齐地交到你手里,盐利交在你手里,朕将大汉的根基也交到了你手里,你要守好了。”刘邦最后郑重朝着刘元如是说,刘元看向刘邦,“父皇,你明明防着我的,突然这么一变,你自己说的若不是诸侯王在前面顶着,你非第一个解决我不可的?” “前提是你不利于大汉,我已经不年轻了。”刘邦自己多大的岁数他能没个谱? 刘元看着刘邦发白的头发,已经显露的老态,刘邦已经五十六岁了,多年奔波与cao劳,哪怕这两年养得好,却也显老态。 对于旁人刘邦连认都不能认自己一声老,就算都是大家知道的事实,却还是没有一个人在他的面前说一句他老了,他也不会说。 “父皇。”英雄老迈,美人迟暮都是忧伤的事,刘元轻轻地唤了一声父皇,刘邦道:“北境,朕交给你,盈儿朕也交给你。” 说白说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