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节 (第3/3页)
又说不出来。 两个卓北安,同样的性情、脾气,双份的好,可她只能回应一个。虽说与那一位之间并无私情,但这段时日他对她的诸多维护,若单纯以恩义来论,却又失之真心,她还不了,给不起,只能略尽绵薄之心,盼他安好。 “我明白,你不必解释。”他摸摸她垂在自己胸前的脑袋,对过去的自己,他何尝没有那份愧疚? 秦婠轻轻推他:“好了,快进宫吧,天色不早,再晚就错了时辰。” “别等我,早点睡。”他俯头在她颊上啄了一小口,转身离去。 秦婠脸红红地看着人离开,半晌才回过神来。 ———— 日暮时分的火烧云十分壮烈,让在园子里走到一半的秦婠驻足,她又想起那场大火。 “明烟姑娘可好?”轻叹一声,她问跟在身边的蝉枝。 大火之后,明烟亦被接回这里。 “还好,就是一直在……在浩允公子的灵前守着。”蝉枝回道,按辈份,沈浩允是嫡长孙,她对他的称谓有些拿不准。 秦婠并不在意这些,只道:“让人多照看着她些,劝劝她。”话虽如此,可秦婠知道旁的劝慰大抵是无用的,有些痛,只能自己走出来,一时有些唏嘘,她又问,“芳润与芳善呢?” “六姑娘和七姑娘,也在三太太灵前守着。”蝉枝回道。 虽说这两人做错了许多,可世俗又何尝对得起他们?既然以命偿还了,那身后的尊严,也该保留,所以秦婠与沈浩初商量后,在园子西边给他们搭了灵棚治丧,虽说不算隆重奢靡,却是简单庄严。 生前未能以沈姓入家门,死后,沈浩允总算堂堂正正地成为沈家子孙。 园子不大,话说了几句,秦婠就走到新安院外。院里很安静,婆子丫鬟们都蹑手蹑脚做事,看到她过来,连礼也行得小声。秦婠站在院里并没直接进去,里面的人接到通禀出来,是正在老太太跟前服侍的小陶氏。 看到小陶氏摇头,秦婠不由叹气:“老太太还是不愿见人?” 被救回之后经历大火,又被揭疮疤,还要面对沈从远、沈浩允和林净秀的死,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太太年事又高,哪里撑得住这连番打击,一下子就倒了,话都说不利索,也不肯见人,哪有半分往日精厉的模样? “那老太太的身体可有好转?”秦婠又问。 小陶氏还是摇头:“针药都用过,没有好转的迹象,我恐怕……” 余话未尽,却是彼此心知肚明。 秦婠不由想起那一世,老太太是在她嫁来沈家的第三年离世,如今才第二年……她攥了攥拳,松开。 “该备的东西,都备下吧。三meimei的婚事也加紧点筹备,她年纪也不小了,婚事经不得拖。”秦婠小声道。 小陶氏点头,掩不住眼中忧愁。 秦婠便仔细打量她,她娟秀的脸上已有些细纹,在沈府呆了这些年,唯唯喏喏地活着,眉目还算平和,没有后来的戾气恨意。 沈家腐烂的根虽已拔出,但那枚蝴蝶印痕却始终无法解开。 也许,他们的重生改变了太多轨迹,蝴蝶印痕已不会出现,又或者,它还蛰伏在深处,伺机而动…… 秦婠始终担心。 ———— 沈从远出殡那日,秦婠去了。 宋氏形容憔悴,哭得两眼肿如核桃,行动都要扶着,几房小妾都跟在身后嘤嘤直哭,只有夏茉挺着要临盆的肚子,面色惨白地站着,不知在想什么。邱清露默默垂泪,将两个孩子抱在怀里,看到秦婠时淡淡行了礼,没有多说什么。沈芳龄也回来了,与母亲抱头恸哭,却在沈从远葬下之后与宋氏撕脸大吵。 为了那一万多两嫁妆银子的欠条。 秦婠还未归家,便已听到这母女二人争执的声音,无非是沈芳龄嫁去杜家之后日子捉襟见肘,撑不起她的排场,陪嫁的东西又是次品叫人笑话,压箱银是石头之事也叫人发现,累得她婆婆丈夫在外头也被人取笑,回来她的日子越发难过,哪有半分新嫁妇的和美?她只能回娘家向母亲讨那压箱银。 可乔宜松已伏法被拘,宋氏在外投的银两都打了水漂,此时又分府而住,哪还能再匀出钱来给她?母女两吵得不可开交,听得在外送客的沈浩文脸一阵红一阵白,在沈浩初面前几乎抬不起头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