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_第38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1节 (第3/3页)

楚楚的,莫茹跟她打探了不少故事,都记下来当历史资料。

    第二天一早,他们起来先吃饭,早饭也不需要天天做,有时候多做一些莫茹存在空间里,不爱做饭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吃。

    小米粥、煮鸡蛋、杂合面窝窝头,反正也没什么花样,再就是做面条、包饺子、包子、炖rou的时候,她就会囤一些留着给闺女和儿子加餐。

    吃过饭周七七去读书,如今她已经升三年级上学期,本来今年秋天让小八去读一年级的,虽然还小,但他很坐得住,完全没问题。可惜他不想离开妈,莫茹也就不强求,日常自己教比魏生金教得更好。

    只是有点遗憾儿子不太跟别的小孩子玩耍,太过安静,不像别的男孩子那么闹腾。

    记分员已经开始敲着梆子满村子吆喝,“今儿大队要熬糖,队长点过的人吃过早饭就到食堂来集合!”然后就开始吆喝着点名。

    他这么一喊,那些不知道的人都激动起来,熬糖啊,以前刚听人家说,集上也有人卖自家熬的糖,却从来没有见过怎么熬呢。

    这么一喊,只要没事儿的都跑去食堂凑热闹。

    自己熬糖这个念头莫茹早就有,因为买糖不那么自由,虽然她可以倒腾到一些,但是对全村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如今村里人手头有点钱,难免想给孩子买糖做点零嘴吃,可供销社不能随便买,如果他们自己熬糖出来,今年过年社员们的幸福感又会上一个新台阶。

    其实去年莫茹和周明愈就在自留地试种过糖用甜菜,学习一下如何种植、护理,然后按照书上、打探来的方法熬糖,掌握熟练以后,今年才开始大批量种植。

    今天种甜菜也没有占用田地,就把各家交上来的自留地都种上,还有一些地边地块,甚至果园、坟地那里都种上。

    总共种了不到六亩地,收成有好有坏,平均亩产也有一千五百斤左右,一共收了差不多八千斤甜菜疙瘩。

    周明愈先去安排每个人的差事。

    甜菜熬糖不像甘蔗那样直接榨汁,需要经过预先加工,这个让女人们帮忙就好。

    “妇女们报名参加把擦甜菜擦丝啊,帮工的有资格先排队买糖比不帮工的多买半斤!”周诚志一吆喝,妇女们就纷纷表示要帮工。

    甜菜要洗干净,切掉须根和青头,然后就擦丝。

    这一步看似简单,但是八千斤甜菜可不是几个人就能办的,需要不少妇女劳力。

    后续的熬糖步骤就不需要那么多人。

    男人们把原本的五连灶再摆起来,支上锅,五口大锅,两口小锅,这样既省柴火又方便。

    第一锅先加热水,大约六七十度,然后把擦好的丝放入锅中,量以水刚没过甜菜为准。浸泡十几分钟,然后放入第二锅,第二锅的水温保持四五十度,再浸泡十几分钟,然后捞出来放入第三锅,第三锅就是冷水,再浸泡十几分钟。

    如此之后,将甜菜丝捞出来,把上面的甜水挤干净,糖粕就留着喂猪和牲口,然后把锅里的糖水加热至八十度左右,开始点石灰水。

    如同做豆腐点卤水一样,会有大量絮状物沉淀下去,将非糖物质分析出来。

    如此沉淀一个小时,将糖水用做豆腐的包袱过滤,再将糖水放入锅中加热到八十度,然后加入专门买来的过磷酸钙做好的澄清液,让糖水继续沉淀可以提纯糖分,一个小时候以后再度过滤。

    之后开始熬糖,先大火熬煮,在煮沸以后要加入适量食用油,以免太过沸腾溢出。一边熬煮,不断地撇掉浮沫,等水分蒸发大半,便转入另外的小锅中继续熬。期间都要一边熬,一边翻搅,避免糊锅,等成为黏稠的糖浆便大功告成。

    一锅完毕,后面立刻续上,一点都不浪费时间和火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