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_第37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6节 (第2/2页)

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小八点点头。

    屋里的刘新农脚下一绊,差点绊倒自己,难不成他们将自己当成敌人?

    不对,一个小破孩儿知道什么?

    不行,一个小破孩儿都敢这样无礼!

    不合适,不能跟一个小孩子见识!

    刘新农感觉自己被气得够呛,坐在西间桌前直喘粗气。

    赵立刚走进去,从堂屋给他倒了一茶缸热水,笑道:“刘书记,您喝杯热水。”

    消消气。

    茶缸子是他们自己带来的,但是热水却是莫茹家烧的。

    都说吃人家嘴短,尤其劳模家饭菜做得相当可口,比自己在县里吃的好多了。

    所以,赵立刚内心深处是劳模派的,觉得刘新农一个副书记下乡蹲点就蹲点,平时指导工作,没事就和老乡聊聊体贴民情,何必和一个妇女一般见识呢?

    有时候分明就是找茬呢。

    晌午,周明愈和张翠花一起端饭菜过来,她也在这边吃。

    原本是想让刘新农和赵立刚去南屋吃的,结果去了一次刘新农不肯再去。

    赵立功委婉地告诉莫茹,莫茹和周明愈一商量,说白了就是嫌闹腾!

    南屋几个孩子可不像她家这俩这么懂事,拦子儿、带子儿、春来几个闹腾起来,那是让人脑仁儿疼的。

    今天张翠花带来的是炖萝卜土豆条,窝窝头,莫茹在这边做了一个蘑菇鸡蛋汤,算是给干部们加菜。

    吃饭的时候,刘新农脸色不是很好看。

    张翠花内心还是有些发憷的,毕竟是县领导啊,以往来下乡的都是公社小干部,顶多县里农业、林业的干部,可没有副县长、副书记这种大干部来下乡。

    对张翠花来说,柳红旗就是顶天的大干部,这下可好,又来个县里的。

    前阵子倒是也来过,可人家那些一点架子没有,对社员们笑呵呵的非常和气,或者就打个照面吃两顿饭就走了,她都没机会感受一下威严。

    这个,可真是够儿够儿的了。

    好在她定力够,稳得住,所以并不会有什么太异常的。

    赵立刚先给刘书记递过去一个窝窝头,是杂合面的,秫秫面加玉米面,比起细面来不行,但是比起地瓜干还是好得多。

    起码吃了不胃疼。

    他看刘新农皱了皱眉,脸色又沉了两分,心里也有数。

    对面的周明愈看到只当看不到,拿勺子给儿女盛菜。

    有不熟悉的外人在一起吃饭,饭桌上怎么都有些尴尬的,大家都去一个盆里夹菜很别扭,所以他们就习惯盛到自己碗里吃。

    席间几人都非常沉默,以前还说几句,但是刘新年的意思,要食不言,而太沉默,他又嫌弃压抑。

    怎么都难伺候,周明愈和莫茹就索性不伺候,随便你。

    所以苦了赵立刚,没话要找话儿活跃一下气氛,免得太过尴尬。

    一顿饭吃得浑身不得劲。

    饭后刘新农带着赵立刚去大队继续查账,他就不信查不出先锋大队尤其是二队的小辫子。

    他俩一走,张翠花长舒了一口气,“我的娘嘞,人家吃饭要钱,他吃饭要命!”

    她对七七和小八道:“以后你俩还是跟嫲嫲去南屋吃,再这么下去,吃顿饭吃出病来。”

    她又对莫茹道:“你也去,让他们爸在这里陪着吃。”

    三个男人也许会轻松点。

    ……

    秋末,这时候先锋大队忙着种小麦、补苗,以及其他的收尾工作,而大部分劳力已经又去造纸厂和砖窑厂。

    剩下的就负责大队里其他的领散活儿,还有磨房、果园、鱼塘,都需要人手。

    鱼塘就在西河,说是鱼塘,多半是放养,去年买了一些鱼苗丢进去,今年就可以自己繁殖,定期打捞,让社员们花钱或者工分买回家去吃。

    目前也只是时不时改善一下社员们的生活,还不能外销。

    周诚志正在果园里带着几个老头子清理菜地,夏天的菜早就处理干净,现在还有白菜、菠菜、韭菜、葱等,菠菜韭菜可以越冬,白菜要在立冬以后收回家贮藏。

    正忙着,刘新农带着赵立刚过来。

    周诚志立刻停下手里的活儿,过去招待。

    刘新农拿出一盒丰收烟来,递给周诚志一支。

    周诚志摆摆手,“刘书记,俺们抽不惯这卷的,都是抽这个。”他拿着自己的烟袋装上一袋烟。

    赵立刚先给刘书记点烟,又帮周诚志点上。

    刘新农就聊了一下,问问先锋大队的收成、口粮、公粮等情况。

    说了一会儿,周诚志也没弄明白他是想说啥,还是单纯了解一下情况。

    最后,刘新农问道:“今年麦子收成还行?”

    周诚志点点头,“还凑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