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3节 (第2/3页)
需求量。毕竟自家先把砖窑厂的砖瓦拉回来翻盖了砖瓦房,也不能不管别人。 莫茹不需要跟着他们下地,拿虫子对她来说又很轻松,她就和丁兰英把推磨的活儿接过去。 丁兰英每次都抢着推磨,让莫茹负责清扫、过筛箩面,看她那么累,莫茹也不忍心,就和她换着来。 一开始不觉得,转个十来圈下来,整个人不但晕头转向,而且浑身酸疼。两个人换着来也就能咬牙坚持三个钟头,推四十斤左右。 丁兰英却又怕累着她,这可是宝贝劳模啊,要是累坏了,那可是全县的损失,谁赔得起啊! 这秋天的棉花还指望劳模呢,没有莫茹,哪里能每年分几斤棉花回家做衣裳缝棉袄啊。 莫茹就寻思怎么着才能推磨省事儿点。 红旗公社没电呢,就别想电动了,不知道能不能买柴油机呢? 晚上一家人洗漱过后躺在被褥上,莫茹靠在周明愈怀里,周七七躺在周明愈肚子上睡眼朦胧,小八一个人在旁边睡得香喷喷。 “小五哥,你说咱们要是买柴油机,队长能同意吗?” 有个柴油机的话,到时候浇地、推磨啊甚至可以自己发电呢。 周明愈一手轻轻地拍闺女睡觉,一手摸着媳妇儿养起来的头发,软乎乎的摸着手感很好,他道:“过几年能成吧,现在……够呛。” 倒不是队里没钱,也不是周诚志不舍的,而是柴油机买不到,这个东西和自行车缝纫机还不一样,这些机械的指标都在工厂,还没有分配给生产队呢。 整个红旗公社,也就公社有那么两台很旧的吧,这还是为了棉花以及公粮的各种任务才配备的呢。 莫茹就笑道:“那算了,还是用石磨吧,电磨磨出来的面粉不香。” 后世的时候大家都以吃石磨面粉为时髦呢,觉得环保、原汁原味,现在虽然累点,却也能吃这么生态的面粉,挺好的。 她又开始跟周明愈憧憬,“要是把咱们村建成生态农场,等以后也是一个四五十年的老农场呢,这么有历史的农场,应该会很吸引人吧。” 她和周明愈从大都市来,说实在的,并不是那么再想回到忙碌又冷硬的城市里去。 周明愈就给她讲生态农场的一些项目,如何如何,她听的津津有味。 快睡着的时候,她呢喃着,“周愈,你会觉得可惜吗?” 前世读了那么多年书,学了那么多知识,却留在这样的小乡村里种地,会不会觉得浪费不甘心? 如果以他的智慧和能力,就算现在也能去大都市有一番作为吧,说不定还能史书留名一把呢。 周明愈亲了亲她,温柔地笑,“……我们已经做的很好。” 先锋大队没有饿死一个人,先锋大队也没有乱斗一个人,她还用空间帮助大家躲过了蝗灾,这已经非常了不起。 莫茹抱紧了他,听他在耳边低声道:“……老婆孩子热炕头,不知道有多幸福了。” 小富即安,他喜欢这样的生活。 以后再推磨,周明愈就和莫茹去,把丁兰英替出来。 有他帮忙,可比她们速度快多了。 先锋大队开了砖窑厂以后,大大刺激了大队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为了能早日拉瓦回来盖新屋顶,春耕春种比以往都快了好多,连赵化民那样的懒汉子现在都相当勤快。 今年没用浇地,春种比去年提前结束了十来天。 春种的收尾、补种工作,都是周诚仁领着一些老头子们做的,今年壮劳力除了负责造纸厂的,其他都涌去砖窑厂。 自己大队社员排队拉砖瓦的,可以自己去打砖坯,这样一块砖就能省三厘钱,再去帮忙干别的活儿顶工钱,一块砖本来两分钱,这样不用一分五厘就够。 在周明愈的安排下,砖瓦厂又修建了两座窑炉,多招了十来个工,一星期去拉两次煤……日产量提高了至少六千块。 窑炉刚投入使用的几天他要一直盯着,已经连着五天没回来。 这日莫茹拿完虫子在西河那里考察了一下,有一个新的想法,就骑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