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1节 (第4/4页)
用说了,自打哥哥jiejie们都离开家后,他们仨就霸占了二楼的所有房间,甭管横躺竖躺都没问题,整个村子就没人比哥仨更舒坦的了。 楼下的房间里,宋卫民已经沉沉的睡去了,这会儿正打着呼噜,睡得喷喷香。在他看来,爹妈做的决定是无可更改的,反正也轮不到他这个当儿子来指手画脚,至于俩哥哥要咋办,更没他的事儿了。所以,该吃吃该睡睡,小日子继续美滋滋的往下过。 袁弟来就没那么好运了。 ——如果老俩口和大房二房都走了,那他们这一大家子该怎么办?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啊?凭啥都是姓宋的,其他人都去京市吃香的喝辣的了,就丢下他们一家五口呢? 满脑子浆糊的袁弟来,就这样睁眼到了天亮。 她不是不想跟宋卫民商量,而是宋卫民洗漱太快了,又沾上枕头立马睡过去了,强行把人弄醒也没用,用不了几秒钟,他又能继续睡,除非等他自个儿清醒,不然啥法子都没用。 及至天亮,袁弟来才把憋了一整个晚上的问题,一股脑的全部砸到了宋卫民头上。 宋卫民一脸懵逼。 “啥叫该咋过日子?咱们这二层红砖楼住着,不是挺好的吗?就算爹妈大哥二哥他们搬走了,还能把这小红楼扛着走不成?放心吧,他们干不出这种事儿来。还有家里这地,他们要是都走了,家里那些地肯定是留给咱们的。多好啊,有房子有地的,爹妈还有人养了,你还不满意?” 平心而论,宋卫民也挺舍不得爹妈和俩哥哥的,毕竟是打小就生活在一起,从未离开过的。不过,他好歹还有自知之明,心知这事儿轮不着他说话,既然这样,那还不如往好了看,横竖家里人从未亏待过他。 “赶紧起来吧,地里还有活儿要干,妈和大嫂回头铁定得被那帮记者拦住,你没事儿你多干些。” 袁弟来一口气上来,差点儿没直接背过气去。再一次的,她觉得自己这辈子所嫁非人。 ——咋就叫她摊上这么个没骨气的怂包男人呢?! ——她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哟!! …… 外头的人并不知晓老宋家的打算,不过确实如宋卫国所言的那般,早就有人在打听老宋家啥时候摆酒了。 乡下地头,但凡遇到好事就会摆几桌,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聚聚。早些年物资奇缺,风俗也抵不过现实,那些日子就连儿女嫁娶都极少摆酒,最多也就是弄点儿花生瓜子啥的每人抓上一把,哪儿像近两年,日子好过了,各家各户又兴起了大摆宴席的习惯。 他们这一带还有摆流水宴的习俗,吃酒要给添头,穷时就是一把葱蒜一颗白菜啥的,现在则统一给个两三块钱,要是近亲就给五块,哪怕啥都不给,主家也不会往外轰人,照样拿人当宾客款待。 如果是别家摆酒,估计也就亲朋好友会去,可老宋家这种情况真心不同,有的是人家等着沾喜气,好些时候就有人上赶着来打听日子,拍着胸口保证到时候一定来帮忙。 现在,奥运会基本上已经算是结束了,赵红英大清早的先往邻村跑了一趟,让他们那边的半瞎挑了个好日子,回头就跟村里人宣布,老宋家又要摆流水宴了。 第118章 在乡下地头, 摆席不算啥新鲜事儿,尤其是农忙过后那一阵子, 嫁娶的、考学的、乔迁的等等, 只要是能跟喜事沾边的,乡下人家都喜欢摆上两桌庆祝庆祝。 可谁让老宋家这回的情况特殊呢?用万众瞩目都不为过。 赵红英特地要来的日子就在秋收后没两天, 也就是整个村里最早办席面的, 排在她后头的,还有好几家要办喜事, 因为都是很寻常的,一方面也不想争先, 另一方面则盼着能在自家办喜事之前先沾点儿喜气讨个好彩头。 不到半天时间, 老宋家秋后要办席的消息就放了出去, 又因为记者们还未曾全部离开,就有人跑去问,像他们这些外人能不能参加。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老宋家不差那几个钱,只表示来人越多越好, 越热闹也就越显得喜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