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生活_第1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3节 (第2/4页)



    等宋家哥仨回过神来时,他们已经被撵出去好远了,而张秀禾和王萍妯娌俩则乐呵呵的往回走,说要去村委打电话。

    娘家离得远就是不方便,好在现在多半村子都装了电话,哪怕娘家那个村子没装,隔壁的总还是有的。摆酒席这么高兴的事情,怎么能把娘家人落下呢?至于赵红英,那反而不用愁的,一个村子的,到时候他们肯定来。

    乡下地头办酒席容易得很,加上这会儿又是九月里,瓜果蔬菜都是现成有的,鸡蛋也不少,毕竟现在家家户户都养了十几二十只鸡,多半还都是母鸡,最不缺的就是鸡蛋了。倒是rou,这没rou不成席,肯定得大买特买,以前物资供应紧张的时候,那确实有些难办,而现在随便往县里菜场一跑,几百斤的rou都能买来,就是小县城里一般只有鸡鸭和猪,不像京市,牛羊rou都随便买。

    再有就是桌椅板凳了,趁着村里人还没走,赵红英高声一吆喝,多半人都抢着应声,拍着胸口允诺明个儿一早就把桌椅搬过来,还争抢掌勺帮忙的活儿。

    正说得热闹着呢,赵建设送走了乡里的领导,又回到了老宋家,听着这话就说:“姑,你明个儿就要办酒?那干脆也别在你家了,去坝子上,那边敞亮,摆个几十桌都不成问题。”

    要说老宋家的院子也不小了,可一想到明个儿可能全村都会过来,甚至还有其他村子的,确实是坐不开。

    “乡里领导都走了?那人家明个儿还来不?”

    “来!肯定来!”赵建设喜气洋洋的,这会儿他全然忘了那些年被他姑坑的惨痛人生,满脑子都是乡里领导对他的夸奖,“说不准明个儿县里也会来人。”

    县里?

    乡亲们顿时哗然,上一次他们村这么出风头,还是宋卫国折腾出大红薯的时候。那会儿,他们一出门就昂首挺胸的,只觉得特别自豪。而现在,时隔多年,老宋家又出了风头。

    不对,再往上一次也是老宋家,出了两个大学生,还有两个衣锦还乡的大老板!

    “老宋家这是什么风水啊,咋好事儿全落到他们家了?难道真的是祖上积了德?”

    “现在都啥年代了,还说这些。要我说,那就是人家老宋头、宋老太教的好,瞧这一个个的,多出息!要是我家的孩子有这么能耐,我做梦都能笑醒。”

    “上回,宋老太不是从京市回来,还拿了啥计划书给村长,说是好好按着上面来,咱们村子迟早比城里人过得还好!”

    今年年初,放寒假那阵子,喜宝借阅了不少图书,做了个比较切合他们村的计划书,虽然真的要全部完成至少也要花个五年十年乃至更久,可不得不说,有了这份计划书,至少让大家心里都有了底,不像以前那样,想好都不知道往哪里去。

    临近午饭时分,乡亲们说说笑笑也就离开了老宋家,赵建设没急着走,他还有话要跟他姑说。

    等人走得差不多了,袁弟来拿了扫帚和簸箕开始打扫堂屋,扁头几个则闹哄哄的往自己那屋去,赵红英跟赵建设商量着明天摆酒的事儿,除了地点和桌数有个估算外,回头还得多备着些,预备有超额的情况出现。

    赵建设也给她打了包票,虽说这是老宋家的喜事,可也是代表了整个村子的脸面,所以万一到时候人数超出太多,他也会跟村里人商量,起码也得将面子撑过去。

    再有就是……

    “姑,还有个事儿,刚才人多我也不好说,我这心里也没底。就是乡里的领导告诉我,县里会派人过来,说不好连市里都会来。再有就是,到时候保不准有人回来采访。”

    赵红英无比嫌弃的白了她娘家大侄儿一眼:“多大的事儿?不就是那啥采访吗?臭蛋都不怕,我能犯怵?对了,到时候是会登报纸还是咋的?”

    “要是来采访了,那肯定会登报纸。”赵建设顿了顿,他觉得上电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不过这话就更不好说了,还是索性先闭嘴吧,万一这会儿他瞎几把乱说,回头事儿完全没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