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节 (第2/3页)
许卫启濯取代袁泰的时候,他也不过是个四品官,届时他就更难翻身了。 若是他不能阻止卫启濯的升迁,那么他就要给自己寻一条往上攀升的捷径。太子从前曾经允他提过一个条件,但他那会儿不知道提什么,便搁置了起来。 他不可能主动重提此事跟太子要债,但他还有一个更好的机会。 卫启沨攥着劝杯的手紧了紧。虽则他更想体会将卫启濯前世施加于他的威胁还与他的感受,但袁泰跟山东那边能得手就更好了。 捻指间已是一月飞逝。 形势诚如卫启濯之前所料想的那样不容乐观。 此番流民之乱的根由还是土地兼并,失地农户军户受豪强剥削而破产,无奈背井离乡,被迫流亡,成为流民,形成了一股声势浩荡的势力,就近往山东涌来。他们长年遭受盘剥,已经对朝廷和官府彻底失去了信任,又煽动流亡地军民入伙,从而倚仗着己方对地形的相对熟悉,跟官兵打游击,且因着无甚后顾之忧,作战也拼命,故而地方官一听见“流民”二字,都是一个头两个大。 卫启濯这几日早出晚归,与梁进贤等人筹谋对策。只是他所倾向的提议与众人不大相合,众人又总觉他终究过于年轻,怕是经验不足,两厢相持之下,一直难以定策。 这日,萧槿见卫启濯又要出门去,照例交代他出门小心些,末了道:“我也要出一趟门,知府夫人邀我去做客。” 卫启濯闻言一顿:“哪个知府?” 萧槿扑哧一笑,抬手捏住他脸颊:“你忙傻了?自然是兖州知府啊。” 她见卫启濯神色怪异,不禁问道:“可是有何不妥?” ☆、第123章 “没有什么, ”卫启濯道, “只是我之前未曾听闻纪大人带了家眷在身边, 故此一时有些困惑罢了。” 萧槿笑道:“那我待会儿就出门去了, 你晚上回来用膳不?若是还回来吃晚膳,我就早早回来为你预备着。” 卫启濯忖量一回, 叹道:“不必了, 我还不晓得何时能回,我自己随意吃一些就是,啾啾尽兴就好。” 萧槿伸手抱抱他, 软声道:“你也不要太劳累,注意休息。到了饭点儿就去用膳,吃饱了才有力气办事。” 她等了片晌不见卫启濯应声, 一抬头就瞧见他正无声地笑, 当下一顿:“你笑什么?” 他笑得暧昧:“啾啾嫌我从前办事不够卖力?” 萧槿愣了一下, 旋意识到他指的是什么,瞪他道:“果然还是跟从前一样不要脸!” “我若是变了, 怕你就不爱我了。”卫启濯低头在萧槿脸颊上亲了一口,与她作辞而去。 萧槿默默望了他背影一眼,深深觉得她可能真的是遇到了对手。她以前觉得自己打的一口好嘴炮, 至少打遍身边无敌手, 但是自打遇见卫启濯, 她在嘴炮大业上就屡屡受挫。 萧槿禁不住长叹一声。 谁能想到, 原来当年清绝出尘的卫大人, 竟然是这样的高岭之花。 萧槿到达纪家时, 早有一众婆子在门口恭迎。 纪迁的夫人郑氏闻得下人来报,便一径去了二门等候。待见到萧槿,上前叙礼寒暄一回,便笑盈盈地将萧槿请入了内院。 纪家非世家,家底不如萧家,宅子也不如萧家在聊城的那处大,但修得甚为雅致别巧。 萧槿与郑氏礼让着入了座,郑氏就连命丫头给萧槿端来点心并细巧茶果。 萧槿总觉得郑氏似乎太热情了些,她原本以为郑氏给她下帖子也不过是寻常官太太之间的走动,然而如今却觉兴许郑氏是存着什么目的的。只她也不好直接询问郑氏请她来作甚,静观其变便是。 郑氏跟萧槿寒暄半晌,笑道:“我平日不常跟左近太太走动,但前儿个听得萧夫人的事,又知晓萧夫人住得距此不远,便想邀萧夫人来此一叙。” “不知郑夫人指的是何事?” “自然是之前萧夫人来衙署报信的事,”郑氏笑道,“我自忖着,若我遇见那等事,怕是吓得腿都软了。” 萧槿摇手客套道:“算不得什么,郑夫人客气,依我看,郑夫人大方得体,若真遇到了同样的事,肯定做得比我好。” 郑氏自谦几句,跟着屏退左右,话锋一转,和声道:“得体大方有何用,要紧的还是肚皮争气。我当初嫁给夫君后,原也是千恩万爱的,可后头十来年里我始终无所出,夫君便对我日渐冷淡。我自家也是深居简出,以至于夫君调到兖州知府任上时,这滋阳的太太小姐们都以为夫君身边并无家眷。”顿了顿,声音压低,“后来我寻了左近一个医婆,吃了药调了一年,便有了喜,如今哥儿都已经进学了。” 萧槿挑眉,这是不孕不育小广告? 郑氏抿了口茶,蔼然笑道:“听闻萧夫人膝下尚无儿女,我便思量着为萧夫人引荐引荐,不知萧夫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