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卷【除恶难尽】第49章 涧水悠悠流年长 (第4/5页)
计划!而这个收购计划从第一冬天就开始了,杨家湾场区的名声在四邻八乡格外地好,有些村民甚至把一些存货直接送到了场区或者县城的收购点! 这个世界,哪里都有机会,缺乏的只是发现机会的眼光和抓住机会的胆量,杨伟,虽然笨点,但从来不缺乏这种眼光和胆量。 场区里路有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牧场人从土地里筛出石头铺成了小路…… 车有了。是牧场人自己养的大骡子大马套辕的车,整整十大辆…………… 住户有了,原杨家湾陆陆续续迁进来地住户一直增长着,农场的人数达到了四百人,无形中为牧场提供了劳动力资源。而且只要农忙时节,派人出乡里一嗓子一喊。能招来几百名临时人员。 沿着牧场向南走十公里,到处都是一片青青的草场,羊群正慢慢扩大,肥美的水草,把羊群喂得个个膘肥体壮……… 土地。对于辛勤的人和尊敬它的人,回报同样是惊人地。这年秋天,地里收成二十八万斤玉米,十八万斤花生、三千斤油菜籽、玉米秸杆青贮了一部分,养了五十多只大牲畜。如果单论种树的平整土地。基本都是当地投资,当年全部收益。 沉甸甸的果实。让杨伟觉得欣喜若狂!尽管在七叔的眼里,这仍然是个赔钱的买卖! 时间,像豹凹沟里地泉水悠悠的流着,一天天一月月,转眼间又是一个新年,这年有了一更大的喜事,豹凹沟,通电了! 早就想通电了,杨伟半年前就和乡长商量。这谷乡长又和变电所商量、变电所又和县电业局商量,不过扯来扯去,电业局非要四十万的架线费用,而且得等一年。这自然条件太够呛,谁也不想往这里投资。这事搁住了,杨伟不得不买了两台发电机凑和着抽水。 不过,这次可有了意外和转机。十一月份邻近大尖山森林失火,牧场男女老少组织了三百人的队伍上山救火,早有类似经验地杨伟指挥着五十名已经有训练经验的场工冲进火场。用四台手提电锯和人工斧放倒了火场边上地一片幼林。隔断了火势,牧场里用灭火器的、用镐挖土、用锹洒土的配合的毫无间隙。这架势比一窝蜂上山救火的村民要有效得多。成为当时救火的中坚力量…………这事被县委一位管林业的县长看在眼里,这群打扮的不伦不类的人还以为是县武装部临时组织地民兵,后来一问才知道,居然是牧场的人。心下感激之下,在县里树了这么个典型,大报小报和电视台足足吹嘘了一个月。跟着县武装部参加救火的也对这群纪律严明、进退有序的人感兴趣,也以为是消防中队训练出来的人,一问才知道不是兵,是民,彻头彻尾的农民! 如果是个队伍倒不稀罕,这么训练有素的农民可让军旅出身的县武装部一干人员奇怪了。县武装的一位姓白地政委不解之下,专程去了趟杨家湾,前后一问,在武装部干了二十年地政委不但认出了舜王村这老村长,而且知道了这带头的,居然在十多年前就是自己手下地民兵,还是自己把这个人送进了队伍。 一番拉扯之下,这关系还越来越近乎,白政委看着一群儿精壮的大小伙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像自己手下的兵;不愧是当政委当成老油条了,白政委拉上了关系就极力说服杨伟场长在此地建一个民兵训练基地,毕竟现在和平时期,经济挂帅,真正的地方武装力量已经名存实亡,不但基地不好找、连人都没有,年老一点的不像样,年纪轻一点的都出门打工了,全县的民兵力量形同虚设,怎么着也交不了差,一有上头检查这政委就得到学校借学生充数!………而杨家湾现在,都是现成的,那场区比军营还整齐!人就更不用说了,一拉出来就是两个连的兵力! 杨伟这眼骨碌一转,知道这老家伙想在这儿捡便宜,营区是现成的,人是现成的,只要穿上衣服就是队伍,有没有战斗力不说,拉出去绝对唬人…………老政委的面子不能不给,杨伟提了一个条件,你给我通电,你爱怎么整怎么整,别说打扮成民兵,打扮成土匪都行! 这事把杨伟难得直挠脑袋瓜,送上门的大头,不宰都对不起自己! 政委一下子笑了,没想到这事如此简单。组织民兵在他眼里难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