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节 (第3/4页)
他爹妈便将马泼皮送入了龙虎山天师门中修炼。 道人生活哪里适合马泼皮这个上山掏鸟窝,下河捉乌龟的孩子,只为吃口饱饭,便勉强待着,对于道德经这类玩意儿更是不放在心上,天师道有修行法术一说,多是一些玄之又玄的东西,法术?嘿,谁信啊。 总之,马泼皮就是个混日子的,跟着天师门的师父学了些活儿,耍的不伦不类,到他十七八岁那年,能自己养活自己了,便不甘心在困在道观里,扔了道袍入世去寻逍遥。那年头死人很多,到处白丧事,度化经,道士和尚们,经常能用得上。 马泼皮下山后,见道士和尚容易混饭吃,便还做道人打扮,后来在一个朋友的带领下,踏入了盗墓的圈子,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此处不提也罢。 却说我爷爷请了十多个人,真正前来赴约搭伙的,却只有马泼皮和他的两个徒弟。那两个徒弟都是憨货,一个肌rou虬结,看似了不得,实在却是虎头虎脑,脑子不太灵光;一个干瘦皮黑,满脑子机灵古怪,分别唤作仇大愣和瘦鸡子。 挖蘑菇这行喜欢给人取外号,因为这是个损阴德的勾当,经常叫名字,容易被阎王爷记挂上,死后阎王要找你算账,因此为了避讳,大多以号相称。 爷爷离了家,与马泼皮三人碰头,却听马泼皮看着爷爷的瘸腿感慨:“陈老哥啊,想当年你是何等的威风,怎么落的这步田地了。” 巨耳王墓的事,爷爷不欲让外人知晓,挥手道:“人间事,祸福相依,今日笑,明日哭,今日富贵明日辱,哪是我能掌握的,倒是马兄弟,多年不见,依旧风采依旧,还收了两位伶俐的弟子,佩服。”爷爷性格老实巴交,为人厚道,这话到是说的真心。 马泼皮哈哈大笑,说:“什么伶俐,都是两个憨货,还不见过前辈。”那年头重礼数,不像现在,几人一番寒暄,置办了装备家伙,便坐着绿皮火车到了古书上记载的哀牢国地界,也就是怒江中游的那一片群山之中。 爷爷习得杨方一手观风断水,望气发墓的绝活,数十年yin浸其中,经常实战,不是我这个初入门的青脸能比的。众人到达地界,找了户人家投宿,爷爷并不急着观山寻龙,而是问当地老乡:“请问这是个什么地界?” 今天看来,这话问的可能有些奇怪,你自己到了什么地方,自己还不知道? 其实,在当时并不奇怪,那一带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山石雄浑,层峦叠嶂,一句顺口溜形容,是:北入川,南入缅,背连万里昆仑山,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那一片儿未开放的地域太少了,一些小点儿的地方,地图上都找不到。 借宿的老乡是傣族,会说汉话,告诉他这地方是‘宝乡寨’。 爷爷一听宝乡,便有了眉目,追问说:“为什么叫宝乡?” 老乡说:“这我可就不明白了,历来就是这么叫的。” 仇大愣憨呼呼的问道:“是不是因为你们这儿宝贝很多?” “有嘎宝贝,竹房子,穿褂子,吃的是糯米沾酱子,不过我们这儿有个传说,据说山里有宝贝,山中是数不清的宝石矿,但谁也没挖到过,或许就是这么个来历。”老乡说完就离去,马泼皮分析说:“宝乡,听着有点儿像宝象,或许是年代久远,所以叫差了,咱们要找的宝象女王,肯定就在这一块儿。” ☆、第七章 竖洞墓 爷爷是个谨慎的人,第二天便寻了个高地,观山断水。爷爷对于古代哀牢国的葬俗并不了解,因为哀牢后期严重汉化,墓葬遵循汉朝葬俗,史书所记载的哀牢葬俗,已经是汉化之后的葬俗,而小哀牢由于未曾归汉,因此保留了自己独特的葬俗,而这些,并未被记载入史册,因此宝象女王的王墓会不会遵从风水学,爷爷不能肯定。 大山聚灵气,小山出精怪,爷爷观望山形,发现此地乃是个大吉之地,群山绵延入卧龙,细数之下,为九龙盘踞之态,龙头聚成一团,各自朝天,中间仿佛拱卫着什么。那巨耳王墓,距离此处远远隔着一条龙脉,在当时未通公路的条件下,得有七天六夜的形成。爷爷盯着其中一条龙脉,心想:这条山龙的尽头,便是巨耳王墓,乃九龙拱卫之地,如此看来,古哀牢选择葬地,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当然,这个规律并非一定指风水,其实风水风水,盖两层含义,一是从玄学角度观无形之风,看无形之气,二是从地理角度,举个例子,就算不懂风水的人,也知道土质稀疏潮湿的地方不能住人或者葬人,这就是最基本的风水雏形。 风水,先要学会看有形,然后才能看无形。 虽说不理解传统哀牢的葬俗,但古哀牢是个多民族国家,因此也是个多信仰国家,一部分人信仰佛教,还有一大部分人则信奉当地的萨满,由于萨满是个原始宗教,因此各地的形式都不一样,不过在葬俗上,则遵循人神分离的做法。 宝象女王的墓虽然不遵循中国的风水术,但从宗教角度来说,巨耳王墓在龙首,那么宝象女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