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_第2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2节 (第3/4页)

之争吗?”

    那位贪婪的魏季礼魏相公,一定会劝官家放弃征服更多的土地,仅收下五座城池,这是他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来的城池。

    这年轻官员就是在朝堂上吵成一团时,站出来条理清晰的给李乾顺讲清楚割让土地的好处的人,姓梁,名章台,和已故梁太后没有亲戚关系,梁姓是西夏汉人大姓。

    梁章台问:“陛下打算割让哪五座城给他们?”

    李乾顺说了三个位置看起来不错的城池,这三座城池在山地关隘上,在宋朝看来是易守难攻,实际上这山长得有趣,对着宋朝那边是悬崖绝壁,对西夏这边是缓坡。而且山上只有几倾地种菜种粮食,水源也有限,寨子里能驻扎两千多人,虽然控制的山地范围很大,但是~费钱又费力。谁都知道,采集远不如耕种的收获大。

    “你到了宋朝,主要就是商谈这两件事。宋主要亲自来与我会盟,还有具体要的城池。”

    李乾顺严肃的命令他:“你要拖延时间,拖延到牧民百姓撤离,秋收的粮食晒干净,全部运走为止。”这大概需要一个月,百姓们要带着全部家当搬走,一个人都不许留下。

    梁章台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肃穆的应下:“臣遵命。”

    宋夏之间的边境很长,何止五座城池,有许多座,还有很多山和草木不生的沙漠。西夏只能做好全面防御准备。西夏派出的使者得到西夏王的命令,抄近路直奔宋夏边关的大路而去,要追上魏相公。

    魏季礼离开西夏境内时匆匆忙忙,恐怕李乾顺突然糊涂的报复,扣留使团作为人质。回到宋朝边关就放心了,不急不缓的往凤翔府行去。

    魏相公回归大宋,就是宋军发起进攻的信号。

    边关将士们早就将从未见过的大火炮、官家亲自绘图研制的墩炮(原创者为戚继光)、还有那些更大的炮弹盘了一遍又一遍,这火器的铜壳上防锈的猪油都被他们摸干净了,厨子们骂着街,痛骂这些手欠的大头兵,京城来的两组会使火器的禁军高冷的抢走炖菜用的羊油,重新涂在火器上。

    士兵们闻着手上有点臭臭的猪油,小声嘀咕:“是姚将军带头摸的,你敢骂我们,你敢骂姚将军吗?”

    “就是,要不是姚将军说可以摸,不会坏,谁敢碰啊。”

    现在终于可以拿出去用了。连着火器营提供的火炮射程和角度计算公式一起带上,实战尝试如何在斜坡下方攻击坡上的城寨。

    姚雄又看到一辆车的车轮子后面没垫那些三角形的石头,正在缓慢又自由的向山脚下倒退,不禁大骂:“这该死的地方,怎么永远都是上坡!你们还不将滚木竖过来放!火炮、炮弹要是滚下去,砸死人了,自己爆炸了,横竖是个死!”

    随即按捺脾气,问旁边的都虞侯:“算出来了吗?”

    都虞侯拿着安装在一根木棍上的瞄准尺,按要求把木棍抵在肩膀上,对着山和城寨瞄准了半天,又翻着手册,记着数据,估算了山的高度数据,又结合山和城寨之间的角度,仔细计算抛物线,手册上有几道例题,他最近几年早就研究透了,只是一紧张算的有点慢。

    “将军,有七成可能炸到鸦城内,如果炸在山上,也能有一片落石。但炮手可能会被震的跌落悬崖。所以最好在这个地方轰炸。”

    姚雄研究了一会,又问做好准备的小组:“看明白了,记清楚了,爬山就爬到这儿,不能再高。”

    小组:“将军您放心,一定能在这儿点炮。”

    姚雄依旧不放心:“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们这些小子在山上,打旗号也看不见,如何得知自己爬到山上什么地方?”

    小组也解释不清楚,但他们再三保证自己可以做到。  “将军只管放心,倘若做不到,小人等提头来见。”

    姚雄叹了口气:“你们若是做不到,恐怕要从山上滚下来。”

    火炮有一个组合套装,除了计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