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5节 (第3/4页)
。当然都看了两遍以上~么么哒。 这一章写的不太好…没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当时我尽力了。礼子有一部分问题,官场上有另一部分问题,从他御驾亲征各地给他准备武术表演开始就是伏笔。。。貌似埋的不怎么样。 【1】官场指的年轻人——三十到四十岁。老年人——五十到七十岁。二十多岁的小年轻还在读书,除了天才没有出场机会。 【1】馆陶公主和仁宗曹皇后都弄了很多美女送给皇帝。 第182章 说话论和计划 童贯自己给自己安排假期,在家休息时问门客:“官家叫我写书,你们说这是何意?是揶揄李进呢,还是奚落我?李进将来不会得宠吧?他要是认出我来,还真不好办。” 这该死的大嘴巴很有可能会到处说,啊我这个最得宠的大太监亲自去殴打他啦,倘若跟着官家出门的四十个人之中有一个嘴不严的……或者那脚店的伙计说破了内情,他可能会去质问官家,为什么要在二楼看别人和他打架。太尴尬了。 门客们:“著书立说教化百姓,乃是功在千秋的好事,官家一向喜欢编书,别的书翰林们能编撰,这本书非您莫属。” “事事都在官家的预料之中,或许正因如此,官家将来打算启用李进,又不希望大人您和他有嫌隙,才让您写一本书,教他说话。” 童贯想到自己能教导差点成为状元的人,爽歪歪的倒在椅子里:“《说话论》和《六国论》《过秦论》《师说》这些经典文章相提并论吗?” 能,所有进士都会好好读这篇文章,哪怕表面鄙夷,私底下都得学。 捧着果子的侍妾:“宦官奉命著书立说这种事,从未有之。大人您旷古绝今。” “说得好啊。你最会讨人喜欢。写,官家爱什么我就干什么。”童贯端详了一会这个漂亮又长得有些冷傲的侍妾,郁闷道:“可惜官家不怎么好女色,就和王娘娘一心一意,昏天黑地,别的女子都不喜欢。陈庆送来那几个胡姬,真可谓天姿国色,就是身上的味儿有点大,可能是在海上不怎么洗澡。官家看了都目不转睛,可是连抱一抱搂一搂都没有,就让人把她们带下去安置。官家好像总觉得,如果他临幸了别的女子,对他的圣名有碍。不知道这种想法从何处来。” 仁宗宠妃那么多,还同时和俩宫人一起玩,也不耽误朝臣们对他的推崇。咱们官家肯定比仁宗强。 清客们只好干干巴巴的夸些柳下惠、坐怀不乱真君子、不为女色所动的好词儿。 童贯不善于写文章,拍马屁对他来说是信手拈来的天赋技能,根本不用劳心费力,更不用总结规律。现在沉思了良久,看着自己招揽的这四个清客:“说话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啊,这要是想让人高兴,还能做不到吗?” 四人都表示:“太难了。”*4 又提议请他随便说,他们负责润色。 童贯想了想:“除了始终如一单纯的忠诚之外。在人多时夸赞,等到私下无人时再劝谏,顾全人家的颜面。在心情好的时候别添堵,心情不好的时候别出来推波助澜,等到平静的时候再上奏。每逢重大节庆时,除非天塌地陷的大事,否则都可以放一放嘛。” “好话要好好说,坏话更得好好说,不急不躁,更别讥讽人家的错处,人无完人嘛。倘若官家拒不纳谏,那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倘若官家纳谏,天哪小人何德何能遇到圣明天子。这些老大人才华横溢,就是太恃才傲物了,讽谏有什么好处?显得他能耐?先帝讨厌这个,当今官家更烦。更有甚者直接恐吓官家,听听,他们拿各种危言耸听的词儿,夸大一件事的后果,把芝麻绿豆的事儿说的比西瓜还大。就不能轻描淡写,说这只是一点小事,请官家降恩。” “小官都喜欢咋咋呼呼,苏相公、章相公、韩相公就不这样,苏相公的奏本写的最圆润有智慧,令人钦佩。还有些时候,他们预设官家是存心故意的,天爷,一班朝臣暗示官家要当昏君,断送江山。这谁能乐意听?不管什么事里,要么是有别人犯错,要么是有误会,最低一步也得是官家好心办坏事。” 童贯从来不劝谏,但摆出一副自己经常私下劝谏的样子给自己贴金:“能劝谏官家,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官家好!桀纣我没见过,耶律延禧那种皇帝,谁敢劝谏?在准备劝谏之前,是不是应该先赞美官家是能招贤纳谏的明君?有些人本末倒置。不是他们忠心不二,胆大直言,是官家太好给他们的底气。” 四个清客都是传统儒生,听了他这一番激情澎湃的言论,都觉得恍恍惚惚,三观重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