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5页 (第1/2页)
至于他自己,那个编辑给自个儿留了最下面的一份,他迫不及待地的翻到了最后,先看了结论之后,脸上就有了笑。 这娇杨苏在结论中十分笃定地说,综上所述,可以确定,沙跃宁猜想顺利证毕。甚至她还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写了一句,相信以沙跃宁猜想与霍达猜想作为基石,在不久的将来,纽曼猜想也将会被证明。 主编!这篇文章的质量绝对够! 主编面对如此咋咋呼呼的下属,有些无语,但此刻心情激动的他绝对说不出任何埋怨之话来,他同那助理说,你去给所有编辑都泡一杯咖啡,再拿一些演草纸来,现在由所有的编辑一起来核算论文中有没有明显的错处。 另外,你去联系一下一直都在关注沙跃宁猜想的那些数学家,就同他们说,华国的娇杨苏投来了证明沙跃宁猜想的稿件,问他们有没有时间参与到审稿工作中来? 那助理风风火火地取来了咖啡和演草纸,《数学纪年》的编辑就忍不住动笔开始验算。 在座的编辑最差也是国际知名大学数学系的博士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放弃研究工作(或是对自己研究的领域心灰意冷,或是认识到自己天分的不足,觉得自己终其一生都无法在数学上有所建树,或是因为贫穷)。 这些编辑们可能会因为研究方向的不同而无法完全读懂沙跃宁猜想的证明过程,但是根据苏娇杨的论文去验算论证过程中有没有明显的错误,那完全不是问题。 论文的验证工作当下就展开了,《数学纪年》的主编助理联系到相应的专家学者之后,那些专家学者们一听当初解决了霍达猜想的人又解决了沙跃宁猜想,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丢下了手头的工作,参与到了论文的审核中。 苏娇杨自认为自己写的论文相当朴素简单,都是最基本的理论变式,实际上对于其它学者来说,这恰恰是最难的地方。 不是所有的学者都像苏娇杨一样多栖,很多学者都是从入行开始,一直到躺进棺材撒手人寰,一辈子都在研究同一个领域,擅长代数的人不一定擅长几何,擅长几何的人不一定擅长代数,而在苏娇杨的论文里,则是将代数与几何运用到了妙到毫巅的地步! 种种数学方法,都在一念之间千变万化! 《数学纪年》又不是第一次见到苏娇杨的论文,早知道苏娇杨这论文是什么套路了,因此那主编助理在请审稿人的时候,直接将研究不同领域的专家都给请了几个来,简直就像医院里各科室主任医师齐聚一堂来为病人会诊一样如此高的待遇,实在是古往今来都没几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