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三章 休养生息(上) (第5/6页)
以后再议,我的总管,如今人手有了着落,你这钱粮?” 潘良贵想了想说道“如果要养四十万兵马,现在的人均五十贯军饷的募兵制就必须改了。” 此时梁山的兵马都是募兵,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原就有两种军士,一种是募兵,募兵最早的是魏国,由吴起发明,招募的军士素质要求很高,而且专心于训练,因此战斗力很高,昔日吴起率领五万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甚至还以一当十,大破五十万秦军,令天下惊恐。 而还有一种便是征兵制,平时为农,战时为兵,秦汉唐都是征兵制,征兵可以让军队的成本降低,而且可以快速补充损失的军队,很适合中国这样的大兵团国家。 此时的宋朝就是募兵制,无论是禁军还是厢军都是招募的,军士并不像秦汉或唐朝一样有自己的土地,这就导致一旦军队中出现腐败,军士的战斗力就会急速下降,因为这些军士只要军官扣除他们的军饷,他们就连最基本的收入都没有,只能去做工赚钱,这也是为什么高俅这个名义上的禁军最高统帅实际上也是最大包工头的原因。 募兵的高成本也极大的拖累了宋朝政府的经济,后世的鹰酱、兔子等国的和平年代军费占财政收入很少超过百分之十,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都是有重大国防危险或者经济问题的,而宋朝的军费占了财政收入的近八成。 此时的梁山也出现了这个问题,巨大的军费压得梁山有些喘不过气来,兵制的确到了要改的时候了。 姜德想了想后世,后世的华夏是征兵制和募兵制相结合,满18岁的公民在法律上都属于征兵的范围,有服兵役的义务,服兵役两年后就可以退役,这就是义务兵,如军队需要且自身有意愿的,就可以转为士官继续留在军队,这就是志愿兵。 后世的华夏就是使用这样的办法,一方面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军队的成本,一方面又保持了军队的战斗力。 姜德思考了一会说道“我想了个法子,你们先听听,等会后你们再讨论。 宋朝有三弊,曰冗员、冗兵、冗费,这也是为何宋国之富,远迈汉唐,而国势却大不如的原因,其中冗费的原因就是冗员和冗兵。 说起来这冗员,我倒认为不是官员太多,我反而觉得基层官员太少,王权不下乡,职位不合理,收入也不合理,几个职位就几份收入,导致人浮于事,徒费国财,当改制加察,对于那些拿钱不办事的,就该赶走,有上有下才是正道!” 这是姜德第一次对众人说自己心中对未来官制的想法,众人听了不由各生思绪,唯一好的是此时的姜德班底大都是武人或者没有被官场浸透的书生,并未腐化,对姜德想出来的改制加察并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 姜德继续说道“再说冗兵,说起来,自唐末后,府兵败坏,天下将帅均募兵为营,所招募的军士专职战斗,一般战斗力都不错,这也是为什么宋太祖继续使用募兵的原因之一。 另外除了禁军外,厢军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低强度战斗,一方面又招收失地百姓维稳。 但结果就是宋军从太祖时期的禁军十二万增长到了现在的百万,军费大幅度上涨,战斗力却直线下降。 潘总管刚刚说的对,十几万人的费用,我们已经快承担不起了,四十万军队的军费,呵呵,恐怕我们最后要把这梁山卖了。” 众人不由笑了一下。 姜德继续说道“又要军队的战斗力,又要军队的费用下降,我想来想去,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军官募兵制,军士征兵制。” “侯爷此话何解?”朱武不解的问道。 姜德道“征兵制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降低军队的维持成本,同时增加潜在的可使用兵员数量,这对于一个大国很重要。 募兵则是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专职战斗的人绝对比平时种田的人战斗力要强。 因此,我计划日后将军士分为两类,一类为募兵,一类为征兵。 凡所有新兵都应该为征兵,凡在我梁山治下的年满十八周岁,四肢健全,都应有服兵役的义务。 所谓的征兵,兵役时间为三年,这三年里,军饷应该是较低的,例如一贯一月,另外,如果服了工役的,每两日可抵扣兵役一日。 这种军士可以称呼为义务兵,义务兵职位分三等,刚刚入伍者为列兵,入伍一年为二等兵,两年后无差错的可为一等兵。 军士服役三年后可以选择退役,也可以选择继续服役,如果自愿继续服役且军队需要的,则从征兵改为募兵,为志愿军,军职分别为军士、中士、上士、军士长,凡都佰以下的军官均在这四级当中。 再往上的军职暂不定了,毕竟我们现在还没有大义在身,自封将校并不合适。 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要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