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节 (第2/3页)
杯具的小步啊~~~~(>_<)~~~~潜力榜小步的名次很靠后,请求支持啊,拜谢! **************** 等林跃进入厂房之后,嘉仁慢慢的关上了厂房的大门,望着林跃的背影,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遗憾,同时也闪过一抹阴狠。 林跃拿着嘉仁最后送给他的笔记本和笔走了进去,就被眼前的瓶瓶罐罐震撼住了。 整整五十件,在一条桌子上一字向后排开,各种各样,错落有致,绝对比博物馆的瓷器摆放还要震撼。 一眼望去全是真的,那闪亮的釉光让人眼花缭乱,绝对不是地摊上所能比的,更不是古玩店里的昏暗的釉光所能媲美的。厂房的采光很好,最大限度的将瓷器面上的釉光释放了出来。 如果不是知道这是为了比赛所准备的,林跃肯定以为自己进了那个殉葬坑,眼前全都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看着满屋子的瓷器,林跃心中长长的叹了口气,都是好东西啊,即使高仿也是珍品。 里虐很快就收住了心神,时间有限,必须尽快鉴定瓷器。 林跃走向第一件瓷器, 是一个瓷碗。 瓷碗表面画着一只一只栖立坡头白头翁鸟,旁边是娇艳的牡丹,代表着一种富贵白头象征,因为牡丹寓富贵,白头翁意白头到老。画工没有官窑的你那种路子,反而是追求一种空灵雅淡的绘画境界。器型工整,胎体细薄,纹饰清雅,该器画面清晰,用彩上佳,鸟儿栖于坡头而非枝头,有那么点“勾勒皴染 施填赭红”的浅绛“形似”。 林跃因此判断这是一种浅绛彩瓷。浅绛彩是近年来才用的一个术语。“浅绛”原本是很高端很艺术的东西,源于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一种淡彩山水画风格。由于太平天国时烧了御窑厂和后期停办御窑厂,画师们为生计放弃了青花、粉彩等费工费时做法,选择了依靠画技打天下的路子,一改官窑制品繁缛刻板的纹样束缚局面,转而寻求元人黄公望等创立的空灵雅淡的绘画境界,于是“仿元人之法”蔚然成风。尽管“浅绛”原指山水,但浅绛彩却包罗万象,山水、人物、花鸟等统统在内,而且集诗书画于一体。 根据这个林跃立刻判定这个瓷器是光绪年间的。而且他很快注意到瓷碗表面的字,上面有一个干支“庚寅”年的字样。他心里大致的算了一下,这个庚寅年正是光绪在位期间的时间。 林跃翻过瓷碗底后,发现瓶底款识却是红篆阳文方章款写着“大清同治年制”。 假的! 林跃立刻做出了判定。 好好地自己的瓷器年代不写偏偏写同治年间的额,虽然同治大婚时的瓷器比之黄金三代的也不逊色多少,但是也不能冒这个名吧。 林跃撇撇嘴,放下手中的瓷碗,准备看向第二件瓷器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这种鉴定方法太慢了,如果是坚定瓷器是真的而这样的鉴定手法肯定是正确的,但是如果鉴定是假的那就时间太长了。 不如直接看款识确定年代然后再找茬,不用先看釉色和胎体! 这个方法立刻让林跃兴奋了起来,如果运用得当的话肯定会大大的缩短时间的,这就为他鉴定瓷器赢得了时间。 就按这个方法办! 林跃兴奋的拿起第二件瓷器,一个蝠耳尊,立刻看下面的款识。 大清道光年制。 红色篆体。 确定年代之后,林跃用挑刺的眼光去看眼前的着蝠耳尊。 道光年间瓷器的特点林跃已经烂熟于心,贺常和给他讲了还几个特点,但是主要的却只有五个。其一胎体较松、釉色呈青白、釉中气泡增多、釉面呈现起伏不平的水波文、俗称"波浪釉",其二、青范花色泽呈篮灰色、少数呈色乃显亮丽。其三、纹饰画法以单纯平涂为主、流行白描青花。其四、官民窖仿康熙较多、造型大多沿袭乾隆、嘉庆、如天球瓶、赏瓶、扁瓶、玉壶春瓶等、反映祝寿,喜庆等内容画面增多。其五、造型比例不匀称、民窑更甚、有粗笨感、胎质地也较疏松、胎釉结合不够紧蜜。 林跃根据这写特点一一进行判断。 胎体……比较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